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脾虚湿盛肥胖

精选回答(1)

黄诚英 副主任医师 北流市人民医院

擅长:对内科常见病都可以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提问

脾虚湿盛、肥胖的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运动、药物治疗、中医理疗、中药治疗等方式进行调理。

1、饮食调理

脾虚湿盛是指脾脏运化功能失调,导致湿气在体内堆积,无法排出体外,从而出现肥胖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食健脾祛湿的食物进行调理,如山药、薏米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2、适当运动

患者平时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也可以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改善脾虚湿盛、肥胖的情况。

3、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脾虚湿盛、肥胖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参苓白术散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人参健脾丸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状。

4、中医理疗

患者也可以通过中医理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如刮痧、拔罐等,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也可以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从而改善肥胖的情况。

5、中药治疗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进行调理,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虚湿盛的情况,也可以缓解肥胖的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等,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7-11-15 16:17

举报

医生回答(2)

彭含蒂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脾虚湿盛肥胖可通过饮食调理、运动疗法、中药调理、艾灸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及粗粮比例,来改善脾虚湿盛引起的肥胖。因为脾主运化水液,脾虚则运化功能减弱,导致体内水湿停滞不散,进而引起肥胖。通过饮食调理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水湿代谢,从而减轻肥胖症状。
2.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包括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旨在提高新陈代谢,消耗多余脂肪,通常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脾主肌肉四肢,脾虚会导致肌肉无力、易疲劳。适量运动有助于健脾益气,提升身体机能,改善脾虚湿盛状态。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脾虚症状。
3.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需个体化配方,常见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旨在调和脾胃功能,排除体内湿邪。脾虚湿盛型肥胖与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有关,选用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中药可改善这一状况。但须遵医嘱服用,避免长期大量使用以防副作用。
4.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将艾条点燃后放置于特定穴位上进行炙烤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一般选取足三里穴、关元穴等穴位进行艾灸。中医认为脾虚湿盛肥胖与脾脏运化功能失调有关,而艾灸能够温补脾阳、健脾利湿,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但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灼伤皮肤。
针对脾虚湿盛所致的肥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气血运行,辅助缓解脾虚的症状。

2024-02-19 10:37

举报

冯光笑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脾虚湿盛和肥胖是没有关联性的,没力气、容易出汗,也考虑为营养不良、体虚引起的

2014-08-08 14:1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脾虚

脾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 症状起因:一、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二、脾虚的类型: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三、西医认为,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 可能疾病: 心脾两虚 慢脾风 脾疳 脾虚泄泻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