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呼吸内科> 易感冒> 脾胃不和的证状

精选回答(1)

赵曙光 副主任医师 太和县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呼吸困难综合救治、创伤性/或非创伤性急症出血的微创介入治疗、急性中毒一体化救治等。

提问

脾胃不和的证状主要包括食欲不振、腹部疼痛、大便异常、疲劳乏力、精神萎靡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表现进行治疗。

1、食欲不振

脾胃不和可能跟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关,也有可能是胃肠道的功能受到损伤引起的,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还有可能会伴随反酸嗳气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香砂养胃丸、木香顺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和胃止痛的效果。

2、腹部疼痛

如果患者不注意饮食,可能会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堆积,容易出现腹部疼痛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理气止痛的效果。

3、大便异常

如果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大便出现异常,通常会伴随腹胀、大便不成形等症状,还有可能会导致大便带血。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乳酸菌素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进行治疗,调理胃肠道菌群。

4、疲劳乏力

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脾胃不和的状态,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还有可能会导致肢体无力。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5、精神萎靡

脾胃不和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也有可能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出现精神萎靡的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同时,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有利于疾病康复。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9-02-18 16:37

举报

医生回答(2)

阮婉陶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脾胃不和可能表现为腹胀、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大便异常、舌苔厚腻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1.腹胀
脾胃不和时,脾脏运化功能减弱,导致食物滞留在胃肠中,产生气体积聚,从而引发腹胀。腹胀通常发生在上腹部或整个腹部,可能伴有嗳气、打嗝等症状。
2.食欲减退
由于脾胃不和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使患者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食欲减退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进食后感到饱胀不适,长期如此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
3.消化不良
当脾胃不和时,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进而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吸收,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消化不良的症状包括饭后上腹部不适、腹痛、恶心等,这些症状可能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发生。
4.大便异常
脾胃不和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可能导致排便困难或腹泻。大便异常的表现可以是便秘、稀烂便或带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5.舌苔厚腻
脾胃不和时,体内湿邪积聚,可表现为舌苔厚腻。舌苔厚腻通常位于舌头表面,可能是白色、黄色或其他颜色,有时伴随口臭。
针对脾胃不和的症状,建议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血常规、粪便常规等检查。治疗措施可能包括中药调理如服用理气和胃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改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有助于缓解脾胃不和引起的症状。

2024-03-09 16:34

举报

关涵韵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情况,注意平时合理安排饮食起居,增加锻炼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一定要禁烟 ,酒,咖啡,茶,生冷,辛辣食物.少吃含淀粉内的食物如:土豆 芋头 粉丝 粉条 红薯等凉粉,不要吃苏打饼干等,少食多餐,定时进餐,不要吃过于坚硬和不消化的食物. 注意饮食啊,否则治疗效果不好的啊.

2014-08-01 16:0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脾胃不和

脾胃不和证名。以不思食,食而不易消化为主症。《明医指掌》:“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或吐,或泻,或胀满,或吞酸,或嗳气,或恶心,用治中汤。脾不和,不喜食而食不消者,枳缩二陈汤、枳术丸;胃不和者,平胃散。”

  • 症状起因:脾胃共同主持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性能上各有特点。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使饮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气主升,则饮食物之精华得以营养全身;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这种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脾胃不和,即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失调。临床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的原因,如饮食不节(洁)、思虑太过、劳累过度、误吐误下等均可导致脾胃不和证。

  • 可能疾病: 夏季感冒 急性肠胃炎 胃病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

李邦良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李勇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冉然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梁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李群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吴迪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