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耳鼻喉科> 扁桃体发炎> 小儿假膜性肠炎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小儿假膜性肠炎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
小儿假膜性肠炎是由于艰难梭菌毒素作用于肠上皮细胞,使其受损并脱落,在肠腔内形成假膜。该疾病通常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相关,因为这些药物会破坏正常的肠道菌群平衡,使得艰难梭菌得以大量繁殖。未成熟的免疫系统也可能使儿童更容易发生艰难梭菌感染。
在某些情况下,小儿假膜性肠炎可能伴有轻度腹泻或无症状,这是因为患儿的免疫系统能够控制住致病菌的数量。
预防小儿假膜性肠炎的关键措施是在使用抗生素期间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并定期监测粪便稳定性。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考虑在治疗前、中、后给予益生菌制剂以支持肠道健康。

2023-12-28 04:50

举报

医生回答(1)

沈连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本病的发病初期,伪膜形成前,隐窝表浅上皮首先发生肿胀,变性,少数细胞脱落,间质水肿,嗜酸性液体渗出,可见轻度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血管扩张,可有微血栓形成.若病变继续进展,使更多的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其基底膜破坏,病变间质向肠腔渗出纤维素,嗜酸性液体和炎细胞连同脱落的上皮细胞,粘液和坏死细胞碎片,形成初期的伪膜,紧覆于隐窝开口处,使粘液和脱落上皮及渗出的炎性细胞不能排出,而导致隐窝扩张.随着病情的进展,病变范围扩大,则假膜也增多,大小不一,微有突起,有的呈点状,有的融合成片状,严重时整个肠段被假膜所覆盖.伪膜呈黄绿色或棕色,质软而脆,剥离后裸露出溃疡面.未融合的伪膜之间还可见到正常水肿之粘膜,肠腔扩张,腔内液体增多.镜下见伪膜为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粘蛋白以及坏死细胞碎片所组成.粘膜固有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腺体因粘液排泄受阻而扩张并布满粘液,有的甚至破裂.粘膜下层因炎症和粘液出而增厚,伴有血管扩张,充血及血栓形成.坏死一般限于粘膜层,有的向粘膜下伸展,偶有波及肠壁全层而导致肠穿孔.
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一旦确诊,应立即停用原抗生素.
㈡支持疗法:注重休息.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低蛋白血症.近年来,发现对外霉素所致的水泻,可通过口服葡萄糖盐水来补充氯化钠的丢失,同时纠正酸中毒.
㈢扶植肠道正常菌群抑制难辨(育)梭状芽胞杆菌生长:通常用正常人粪便5~10g,用200ml生理盐水混匀,过滤后保留灌肠,每日1~2次,连续3~5天.亦可用含乳酸杆菌的牛乳灌肠或口服维生素C与维生素B族,叶酸,乳酶生,谷氨酸等.
㈣药物治疗:万古霉素和不吸收的磺胺类药物,能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实验的田鼠伪膜性肠炎和人为的伪膜性肠炎,可使粪中难辨(育)梭状芽胞及其霉素迅速消失.因此,万古霉素列为首选抗菌药物.口服每次250~500mg,每日4次.磺胺类药物如SG和PST,口服,每次1g,每日4支..灭滴灵也能有效地治疗伪膜性肠炎,成人剂量每日1.5g,10~15日为1疗程.灭滴灵虽然在上消化道迅速被吸收,但口服后仍能有效地对抗难辨(育)梭状芽胞杆菌,在临床上有使用价值.

2014-07-27 22:3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小儿假膜性肠炎 (小儿假膜性小肠结肠炎)

假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enteritis,PME)是一种急性肠道炎症,因在小肠或结肠的坏死黏膜表面覆有一层假膜而得名,常单独发生在小肠、结肠,也可能两者同时发生。本病易发生在大手术和应用广谱抗生素后,故又有人称之为手术后肠炎、抗生素性肠炎。假膜性肠炎的实质是肠道内菌群生态平衡失调,所以也可以见于休克、心力衰竭、尿毒症、结肠梗阻、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心肺慢性疾病等。

推荐医生更多

汪玉娇 主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杨红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刘娇媚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孙红 主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李艳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胥琨琳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