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围绝经期前后的外阴白色病变
补充说明:围绝经期前后的外阴白色病变
a******W 2014-07-27 15:3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围绝经期前后的外阴白色病变可以考虑激素替代疗法、抗组胺药、维生素E乳液、中药外敷等方法治疗。若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激素替代疗法
激素替代疗法通常包括口服或贴片形式的雌激素和孕酮,根据个体需要制定方案并定期调整剂量。此措施旨在恢复患者体内失衡的性激素水平,缓解潮热、盗汗等不适症状,从而改善围绝经期相关症状。
2.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通过口服或注射给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按医嘱选择剂型及频率使用。这类药物能阻断组织胺受体,减轻瘙痒、红斑等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异常表现。
3.维生素E乳液
维生素E乳液可作为外用涂抹于受影响区域,在临睡前使用效果更佳。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促进表皮细胞再生,有助于改善外阴部因色素沉着而出现的白色病变。
4.中药外敷
将适量的当归、白芷等中药材研磨成粉末后加入适量凡士林调匀,均匀涂抹于患处。中医认为此法可行气血、润肤之效,对于存在上述症状者而言,其属于对症处理方式之一。
针对围绝经期前后外阴白色病变,应避免过度搔抓或摩擦患处,以免加重炎症反应。建议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心理疏导和生活方式调整,如深呼吸练习、冥想等放松技巧,以及规律运动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缓解情绪波动和改善生活质量。
2024-03-08 04:4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你好,外阴皮炎主要发生在大阴唇及小阴唇,有时波及肛门周围,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外阴炎、包括皮炎、毛囊炎、荨麻疹以及由于精神因素与过度疲劳等引起的非特异性皮炎,因不断搔抓或烫洗,外阴皮肤逐渐变厚粗糙,皮革化,慢性期色素消失,出现坚韧的白色苔藓样变,外阴皮炎病程长,可反复发作,无论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外阴不变形,小阴唇亦不粘连。
2014-07-27 15:31
举报向医生提问
围绝经期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卵巢功能停止,产生雌激素功能逐渐丧失致使外生殖器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主要是不同程度的萎缩性改变。通常40岁左右皮肤出现老化特征,绝经后5~10年改变明显。外阴白色病变,系指一组女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以外阴奇痒,破溃,剧痛,皮肤变化为特征,治疗困难,易复发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此病为慢性病变过程,病程长短不一,长者可达数十年。由于病因尚不明确,有关命名和治疗方法也未统一。以往将女阴皮肤和黏膜发白,变粗或萎缩的外阴病统称为外阴白斑,甚至认为它是一种癌前期病变,因而当时主张早期予以切除,后来有人认为必须在病理切片中有不典型增生细胞者才诊断为外阴白斑,由于诊断标准不一,疾病性质和预后不同,就造成对本病的认识和处理的混乱,为了统一认识,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女阴白色病变的命名和分类作了进一步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和探讨。1877年Schwimmer首先将口腔颊黏膜发白,角化过度取名为白斑,继后Breisky于1985年报道了外阴部类似病变取名为外阴白斑病,后来Taussig(1923,1930)对外阴白斑具体分类命名为外阴白斑早期(肥厚期)和晚期(萎缩期),这一观点一直为后人所沿用,1961年Oberqield复习有关文献和根据自己材料的观察,提示Taussig外阴白斑萎缩期事实上即是硬化性萎缩性苔藓,但Clark和Woodruqq应用核素方法,通过3H(氚)标记胸腺嘧啶测定证实硬化性萎缩性苔藓变薄的表皮具有旺盛的代谢功能,并未萎缩,从而有人认为硬化性萎缩性苔藓的命名不够妥当,应去掉萎缩两字而应改名为硬化性苔藓。更有人认为此病的起始病变和固有病变是表皮下结缔组织纤维及基质的损害,表皮的变薄是继发性的,这与Oberqield和Stelguler等的意见一致,所以从形成发生机制而言,认为硬化性苔藓命名较为确切。长期以来,临床上把外阴发白习惯上称为外阴白斑,近20年来、病理上将白斑概念限制于黏膜表皮下不典型增生者,同一用语,涵义不一,为了避免混淆,多数学者主张废弃外阴白斑这一病名。1987年第9届国际外阴疾病会议提出新的分类命名如下:①非赘生性的皮肤,黏膜上皮病变包括硬化性苔藓,鳞状上皮增生,其他皮肤病;②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VIN)包括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国内目前尚无统一命名,各学者按自己的观点命名和分类,有作者认为临床初诊未能判断有无不典型增生,故在病检前,一般可统称为外阴白色病变或外阴白皮病包括增生性外阴皮肤病变及硬化性苔藓,外阴不典型增生,外阴白癜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