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秃发性毛发角化病
补充说明:秃发性毛发角化病
a******W 2014-07-26 21:2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本病和婴儿粟粒疹以及脓疱疮相鉴别,其临床表现与毛囊性鱼鳞病类似,但病理机制不同。
1.粟粒疹:常见于间擦部位,皮疹为帽针头大小白色密集薄壁透明小水疱,约1mm大小,疱壁易破,外观呈露珠状,周围无红晕,迅速出现,数天后很快干枯而消失,干后有极薄细小鳞屑,自然脱落。常无自觉症状。多见于卧床不起,高热汗出不畅及术后体弱者,维生素A缺乏所致痱以此型为多减。
2.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易在儿童中流行。病原菌主要为凝固梅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单独或混合感染。
2014-07-26 21:25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秃发性毛发角化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角化性疾病,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药物影响、物理因素等有关。
1、遗传
该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患有秃发性毛发角化病,则子女患有秃发性毛发角化病的概率会比较高。
2、营养不良
如果患者长期挑食、偏食,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可能会引起体内雄激素水平异常,从而诱发秃发性毛发角化病。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合理膳食,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西红柿、鸡蛋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维A酸乳膏、水杨酸软膏等涂抹头皮,改善毛发角化的情况。
3、内分泌失调
如果患者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容易使头皮油脂分泌过多,进而可能会引起秃发性毛发角化病。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注意劳逸结合。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6片、螺内酯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药物影响
如果患者长期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等,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异常,从而诱发秃发性毛发角化病。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等,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A酸乳膏、水杨酸软膏等涂抹头皮,改善毛发角化的情况。
5、物理因素
如果患者头皮受到紫外线照射,可能会导致头皮损伤,从而引起秃发性毛发角化病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防晒措施,外出时可以通过涂抹防晒霜、穿防晒衣的方式,避免紫外线直射头皮,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维A酸乳膏、水杨酸软膏等涂抹头皮,改善毛发角化的情况。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通过皮肤镜、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对于确诊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A酸乳膏、水杨酸软膏等涂抹头皮,改善毛发角化的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方式进行物理治疗。
2014-07-26 21:25
举报向医生提问
毛囊性鱼鳞病(follicularisichthyosis)又称秃发性毛发角化病(keratosis pilaris decalvans),病因尚不明。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临床表现为全身性角化过度,伴呈肉色与刺状的泛发性皮肤毛囊突起,好发于婴儿面部,皮损表现为粟粒疹,中央有角栓,有的呈棘刺状,愈后形成皮肤萎缩。也称为脱发性棘状毛囊角化病、Siemen综合征。全身症状差异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5:1。
维A酸片
适用于痤疮、扁平苔藓、白斑、毛发红糠疹和面部糠疹等。可作为银屑病、鱼鳞病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治疗多发性寻常疣以及角化异常类的各种皮肤病。同时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可作为维持治疗药物。
肝素钠乳膏
血肿、肿胀、瘀斑、疼痛;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烧伤、烫伤、创伤后留下的浅表疤痕;多形红斑,湿疹;注射化学药物(抗肿瘤药)、血栓、静脉曲张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浅表静脉炎;冻疮、手足皲裂、鱼鳞病。蚊虫叮咬、过敏等引起的肿痛,消肿、止痒效果显著。
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
本品主要适用于: 1.由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和肺炎衣原体引起的肺炎。 2.在无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案或其他抗生素无法使用情况下(如非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和青霉素过敏病人)的皮肤组织感染,如疖、痤疮、脓疱疮、蜂窝组织炎,湿疹以及其他皮肤软组织感染。 3.由支原体、衣原体、奈瑟氏淋球菌引起的感染:如非淋病性尿道炎、淋病。 4.由弯曲杆菌属引起的肠炎。 5.由幽门杆菌属引起的胃炎。 6.儿童百日咳。
黄蒲洁肤洗剂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妇女带下量多,色黄或呈泡沫状,气味臭秽;亦可用于湿疹,手足癣(水疱型)。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