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周围神经病> 混合性周围神经病症状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混合性周围神经病症状包括感觉减退或异常、肌无力、肌肉萎缩、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运动迟缓,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1.感觉减退或异常
感觉减退或异常可能是由于混合性周围神经病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受损,影响了大脑和脊髓之间的信息传递。这类症状可能涉及全身各个部位,但通常从手脚开始,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向身体其他部位扩散。
2.肌无力
肌无力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引起的肌肉收缩无力,可由多种原因如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反应等引发。混合性周围神经病中,神经损伤导致神经冲动无法有效传递给肌肉,从而出现肌力下降的情况。肌无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疲劳感增加,在活动后尤为明显。
3.肌肉萎缩
当感觉神经受损时,肌肉会因缺乏神经信号而无法正常收缩和维持张力,进而发生废用性萎缩。肌肉萎缩通常发生在下肢,尤其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但也可能波及其他肢体和躯干肌肉。
4.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混合性周围神经病的一个常见表现,主要是因为自主神经系统受到累及,导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失调。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出汗异常、尿失禁等症状,这些都与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下的生理过程有关。
5.运动迟缓
运动迟缓可能是因为混合性周围神经病导致神经元损伤,影响了运动神经元的正常功能。这种症状通常表现为动作变慢、行走困难、起动和转身困难等,尤其是在行走时更为明显。
针对混合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可以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试、肌电图检查以评估神经和肌肉功能。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维生素B族、辅酶Q10等营养神经药物以及抗炎药物。患者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2024-03-17 20:0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

  • 症状起因:目前肌肉萎缩尚无统一分类,我们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病原因分类如下。 一、神经源性肌萎缩 主要是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见于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部病变和脊髓病变导致的废用性肌萎缩症等。 二、肌源性肌萎缩 常见于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周期性麻痹、多发性肌炎、外伤如挤压综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药源性肌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等。 三、废用性肌萎缩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系由肌肉长期不运动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四、其他原因性肌萎缩 如恶病质性肌萎缩、交感性肌营养不良等。

  • 可能疾病: 痿证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项痹 颈肋畸形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外科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