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肌张力降低> 肌张力降低的原因

医生回答(1)

邬异联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神经内科

提问

肌张力降低可能是由肌萎缩侧索硬化、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当病变累及脊髓前角时,会导致上、下肢出现肌张力减低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鲁唑片、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药物来缓解不适症状。
2.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是免疫介导的炎症性肌病,主要侵犯横纹肌,可表现为肌肉无力、疼痛等症状。炎症反应引起肌细胞损伤和破坏,可能导致肌张力下降。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甲泼尼龙片、醋酸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3.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横纹肌疲劳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的一种迟发瘫痪现象。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间传导障碍,导致肌肉收缩乏力,进而引起肌张力低下。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溴吡斯的明片、新斯的明注射液等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病情。
4.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以运动神经元变性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总称,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等。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其支配区域的肌肉会出现萎缩、无力等情况,从而导致肌张力下降。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丁苯酞软胶囊等脑保护剂改善病情。
5.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
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为遗传性肌肉疾患,由基因缺陷所致,主要影响骨骼肌,导致肌肉松弛和肌张力减低。针对此病症,一般建议采取物理疗法如功能性锻炼,配合营养支持治疗,如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有助于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针对肌张力低下的原因,建议定期监测肢体活动度和肌力变化,以及可能的神经电生理测试。饮食方面,应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同时避免过度消耗能量,以免加剧肌力下降。

2024-03-26 06:1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利鲁唑片

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治疗,可延长存活期和/或推迟气管切开的时间。

甲泼尼龙片

1.风湿性疾病:作为短期使用的辅助药物(帮助患者渡过急性期或危重期),用于:创伤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包括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个别患者可能需要低剂量维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引发的滑膜炎;急性或亚急性滑囊炎;急性非特异性踺鞘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踝炎。2.胶原疾病:用于下列疾病危重期或维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性肾炎);全身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急性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多肌痛;巨细胞关节。3.皮肤疾病:天疱疮;大疱疱疹性皮炎;剥脱性皮炎;蕈样真菌病;严重的银屑病;严重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

1.用于心肌炎、心肌病及冠心病的治疗;2.用于缺血缺氧脑病、脑供血不足、高热或缺氧性颅脑损伤的治疗;3.用于脂肪肝、急慢性肝炎硬化及酒精性肝病等疾病的治疗。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