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区别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病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区别,主要包括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不同、并发症不同等。

1、病因不同

病毒性心肌炎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者弥漫性的急性或者慢性炎症性病变。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通常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袭心脏内膜引起的感染。

2、症状不同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心脏杂音、栓塞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皮肤淤血、脾肿大、关节肿胀等现象。

3、治疗方式不同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氯沙坦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营养心肌的药物,比如辅酶Q10胶囊、左卡尼汀口服液等。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预后不同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如果病情比较轻微,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比较好。但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况,则预后比较差。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一般可以治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5、并发症不同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能会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能会并发心力衰竭、心肌脓肿、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同时,在饮食上还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从而增强抵抗力,有利于身体健康。

2022-04-03 01:1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心肌疾病,是最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炎。轻度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少,诊断较难,故病理诊断远比临床发病率为高。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发现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是遍及全球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适用药品

辅酶Q10片

本品用于下列疾病的辅助治疗:1、心血管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慢性心功能不全。2、肝炎,如: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3、癌症的综合治疗:能减轻放疗、化疗等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

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希刻劳“适用于治疗下列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中耳炎: 由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 由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扁桃体炎): 由化脓性链球菌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注:青霉素是治疗和预防链球菌感染(包括预防风湿热) 的常用药,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羧氨苄青霉素作为预防牙科、口腔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药物,在此方面,对于预防a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青霉素V是合理的选择。 一般说来头孢克洛对于消灭鼻咽部的链球菌有效,然而,对于预防继发性风湿热或细菌性心内膜炎,目前尚无证实头孢克洛疗效的重要数据。治疗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至少应给予10天的头孢克洛治疗量。 尿道感染(包括肾盂肾炎和膀胱炎):由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克雷白氏杆菌属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引起。 注:头孢克洛对急性和慢性尿道感染都有效。 皮肤和皮肤组织感染:由金葡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鼻窦炎 淋球菌性尿道炎 应进行适当的组织培养和敏感性研究,以测定致病菌对头孢克洛的敏感性。"

阿比多尔片

治疗由A、B型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人参固本口服液

滋阴益气,固本培元。用于阴虚气弱,虚劳咳嗽,心悸气短骨蒸潮热腰酸耳鸣,大便干燥。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