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成人多动症> 成人多动症怎么办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成人多动症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家庭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通常由持牌心理医生提供,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进行一对一交流,旨在通过谈话帮助患者了解并管理其症状。此方法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及应对压力,进而减轻多动冲动等症状。适合那些希望深入了解自己情绪和行为模式的成年患者。
2.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通常由认证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执行,采用正面强化、消退惩罚等方式来改变特定的行为模式。此法针对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如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等有效。它可以帮助个体建立更好的日常习惯,并提高自我控制力。
3.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通常包括一系列面对面会议,在这些会议上,患者学习识别和改变导致他们感到焦虑或抑郁的思维模式。这种方法对于患有抑郁症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动症患者尤其有益,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情感困扰。
4.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技能训练通常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心理学家或社工主持,通过角色扮演和其他互动活动来教授患者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情绪调节策略。这种治疗方法对那些在人际交往方面遇到困难的成年多动症患者非常有帮助,因为它提供了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涉及邀请患者的家人参与治疗过程,共同探讨如何支持患者的需要并与之合作解决问题。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是许多成年多动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促进家庭内部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
面对多动症,建议采取适当的营养补充剂,如赖氨酸和锌,以辅助神经系统功能。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中枢兴奋药物,如哌醋甲酯,以改善注意力缺陷。

2024-01-16 07:3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成人多动症 (成年轻微脑功能障碍)

人们普遍以为,多动症是小孩子的病,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愈 ,成年人是不会发生这种疾病的。但根据很多学者的随访观察和前瞻性研究 ,发现多动症并不是儿童专有的疾病。儿童患了多动症若不及时治疗 ,可持续到青壮年阶段 ,只不过症状表现有所不同而已 ,我们称之为“成年轻微脑功能障碍 (简称AMBD)” ,即成人多动症。成人多动症临床表现多以急躁、易发脾气、焦虑、抑郁等为特点。这个疾病是美国医生阿诺德在 19 72年首先报道的 ,以后类似的报道相继增多 ,为此 ,美国曾召开了AMBD专题讨论会。  一般说来 ,随着年龄增长 ,患儿的多动症状可以减退 ,但仍有不安静、易激惹、冲动、易分心、注意力难于集中、学业成绩差、自尊心低、抑郁、易灰心等。约有四分之一的患儿会发生反社会行为 ,如好斗、偷窃、破坏、纵火、行凶伤人等。有人认为 ,这类患儿成年后患精神病的机会较一般人群要多。还有相当一部分儿童 ,成年后可发生环境适应不良。国外学者曾报告对3 6名 17~ 24岁的多动症患者和 45名 17~ 24岁正常人进行对照比较 ,两组在年龄、性别、社会经济阶层和智商方面条件相仿。这 36名多动症研究对象 ,在 10~ 12年前都经某儿童医院精神科评定 ,确定为多动症患者。经对两组前5年的有关情况进行评定 ,多动症组发生车祸的次数较多 (平均 1. 3 0. 07), 5年内与法院打交道的次数较多 (47 32),被诊断为人格障碍的较多。多动症组对象焦虑、紧张、夸大、敌意等项目及坐立不宁的自我感觉和表现者明显较多。国内有学者也曾调查了 4所收容所 441名劳教者 ,其中 67. 12%有多动症或多动症病史。在接受劳教的人员中 ,多动症发病率较普通人群高出 9倍。美国精神病学会的《变态心理学杂志》2003年第 112卷第 3期报道了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和纽约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的有关研究成果 ,专家强调指出 ,由于儿童多动症可一直延续到成年阶段 ,甚至影响终身 ,因此 ,应格外重视对这一疾病的及时诊治。

  • 症状起因:多动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轻微脑组织损害:如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新生儿窒息、产伤,多种原因所致的脑缺氧、脑损伤等。2、遗传因素。3、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多巴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缺少。4、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糖代谢障碍。5、心理因素: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教育方法有关,如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缺少温情,或对孩子过分苛求、粗暴或过度溺爱,百依百顺,或在学校受到不当的体罚或歧视等。6、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中毒有关,如缺铁、锌、镁和锰,以及铅中毒都与多动症发病有关。而遗传因素是成人多动症主要病因之一:有学者对儿童多动症进行了家系调查、双胞胎研究、养子研究等等,认为该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并指出,遗传因素比环境因素在多动症发病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国内有关学者经过调查,51例患者中,病因以遗传因素占首位为36.4%,有遗传因素者的家族中,有33人患精神、神经病,其中多动症已占16例。其次为精神分裂,又以一级亲属居多(30例)。有人报告20例多动症患儿中,其父母在儿童期有多动病史,兄弟姐妹有多动病史,亲属中有癔病、神经官能症、夜游症者有15人,占四分之三。

  • 可能疾病:小儿抽动症  学习技能发育障碍  

  • 常见检查: 尿谷氨酰胺  

  • 就诊科室:普外科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

夏海涛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合肥京东方医院

史天涛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裕和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

蒙华庆 主任医师

提问

重庆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刘双臣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

夏光源 主治医师

提问

贵阳正宇铁路医院

牛京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