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足跟痛中医治疗常用方
补充说明:足跟痛中医治疗常用方
a******W 2022-03-08 15:4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足跟痛中医治疗常用方包括足三里穴按摩、足跟部针灸、足部拔罐疗法、中药泡脚、足部熏蒸等。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足三里穴按摩
选择足三里穴作为施术部位,在穴位上轻柔地旋转按压数次。此方法能调节气血、缓解局部肌肉紧张,从而减轻足跟疼痛。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之一,经常按揉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2.足跟部针灸
选择足跟部特定穴位,使用细针刺入皮肤并进行温和刺激。针灸通过刺激经络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肌肉,对因寒湿侵袭引起的足跟痛有较好效果。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穴位选择错误或手法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3.足部拔罐疗法
将罐子放置于足底对应穴位处,利用负压吸引作用产生吸力而使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此法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软组织紧张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但不宜长时间持续使用以免引起皮下瘀血或皮肤损伤。
4.中药泡脚
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材如红花、艾叶等加水煎煮后取汁液浸泡双脚。该方式有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跟腱张力及缓解跟骨附着点炎症反应。注意控制温度以防烫伤,并随时观察患者反应调整方案。
5.足部熏蒸
采用传统方法或现代技术如远红外线照射等方式对足部进行加温处理。提高局部温度有利于放松足部肌肉、减少关节僵硬感并缓解因风寒湿邪所致之足跟痛。需监测患者耐受程度以防出现灼伤等问题。
在接受足跟痛中医治疗时,应避免穿着高跟鞋或过紧的鞋子,以减少足部压力。同时,保持适当的体重也有助于减轻足跟负担,预防不适的发生。
2024-02-22 21:0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足跟痛(calcanodynia),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 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症状起因:症状起因: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以女性为多见。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可能疾病: 嗜酸性筋膜炎 强直性脊柱炎性巩膜炎 跖管综合征 跟腱后滑囊炎 跟骨骨骺骨软骨病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中医、骨科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1.重症抑郁症(MDD)的治疗:重症抑郁症主要表现显著或持久的情绪低落或燥动情绪(至少持续2周),主要包括以下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体重或食欲明显变化、失眠或嗜睡、精神运动兴奋或迟缓、过度疲劳、内疚或自卑感、思维迟缓或注意力不集中、自杀企图或念头。2.广泛性焦虑(GAD):表现为过度的焦虑和烦恼,至少持续6个月。主要有以下症状:烦燥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兴奋、肌肉紧张和睡眠障碍。
创伤止痛乳膏
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所致的局部肿胀疼痛,皮下青紫;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见以上症状者。
荆防颗粒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盐酸乙哌立松片
中枢性肌肉松弛药。1.用于改善下列疾病的肌紧张状态:颈背肩臂综合症,肩周炎,腰痛症;2.用于改善下列疾病所致的痉挛性麻痹:脑血管障碍,痉挛性脊髓麻痹,颈椎病,手术后遗症(包括脑、脊髓肿瘤),外伤后遗症(脊髓损伤、头部外伤),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婴儿大脑性轻瘫,脊髓小脑变性症,脊髓血管障碍,亚急性脊髓神经症(SMON)及其它脑脊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