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黄疸> 黄疸中医怎么治疗

精选回答(1)

任培华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心肌疾病、冠脉疾病、高血压病、呼吸系统肿瘤、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原发性高血压、间质性肺炎、流感肺炎、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喉炎、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

提问

黄疸中医治疗可采取清热利湿、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等措施。
1.清热利湿
清热利湿可通过饮食调理如绿豆汤、薏米红豆粥等。也可使用中药方剂茵陈蒿汤。此方法通过清除体内湿热来降低胆红素水平,从而缓解黄疸症状。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薏米则有利尿消肿的效果。适用于因湿热内蕴引起的黄疸,特别是由于消化系统感染导致的黄疸。
2.疏肝解郁
疏肝解郁可采用针灸疗法,如足三里穴、太冲穴等穴位的刺激。同时配合服用柴胡疏肝散。此法旨在调节肝脏功能,减轻压力和情绪因素对肝脏的影响,进而改善黄疸。针灸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而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有疏肝理气的功效。适用于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所致的黄疸,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3.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的方式,也可以遵医嘱口服桃仁承气汤。活血化瘀有助于增加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积,从而降低胆红素浓度。推拿按摩能够直接作用于局部,而桃仁承气汤则能从内部改善血液循环。适用于因血液淤滞引起的黄疸,例如产后出血性黄疸。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尤其是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药物剂量和安全性。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充足休息和适量运动,也有助于辅助治疗并预防黄疸的发生。

2024-08-26 09:2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