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黄疸> 急性黄疸如何治疗

精选回答(1)

吴鹏波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吴鹏波,医学博士,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又名湖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任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肿瘤营养专家委员会委员。迄今为止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项,参加省部级课题3项。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6篇,其中SCI 6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主编专著1部。 消化内科专业擅长:反流性食管炎、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幽门螺旋杆菌、胃肠息肉、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肝硬化、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诊疗。 内镜方面擅长:消化内镜常规检查、急性消化道出血内镜止血术、消化道异物内镜取出术、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

提问

急性黄疸可采取药物治疗、光疗、换血疗法治疗。
1.药物治疗
针对急性黄疸,医生可能会开具利胆药如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这些药物有助于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通过增加胆汁量和改善胆汁质量,可以减轻肝脏负担,缓解黄疸症状。适用于因肝功能异常引起的轻度至中度黄疸患者。
2.光疗
对于某些类型的溶血性黄疸,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通常使用特定波长的LED灯进行治疗。蓝光能够破坏红细胞中的胆红素,减少其在体内的积聚,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适用于由新生儿溶血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高非结合型胆红素血症。
3.换血疗法
当患儿存在严重的溶血性黄疸时,可能需要进行换血治疗。一般使用经过处理的婴儿专用血液进行置换。通过去除患儿体内过多的不正常红细胞和胆红素,以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并防止神经系统损伤。适用于严重溶血性黄疸或胆红素脑病风险较高的新生儿。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黄疸指数和其他相关指标。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避免摄入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食物,如油腻食物、酒精等。

2024-08-26 09:2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