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的方法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通过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去骨瓣减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1.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是由于脑组织肿胀、血肿或其他原因导致脑室受压所致。降低颅内压力可以减轻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和甘露醇。 适用于急性期以控制颅内高压为目的时使用。
2.脑水肿
脑水肿是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脑组织体积增大。糖皮质激素如可抑制免疫应答,减轻脑水肿。 用于缓解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3.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通过预防血液凝固来防止血块形成,从而减少再次出血的风险。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和肝素。 适合存在潜在心血管疾病或有复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的患者。
4.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旨在溶解已经形成的血块,恢复脑部血液循环。常用的溶栓药物为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 适应于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且在时间窗内的患者。
5.去骨瓣减压术
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开颅手术,通过去除一小部分头骨来减轻大脑内部的压力。此手术通常在紧急情况下执行,以挽救生命。 适用于严重颅内高压或伴随脑疝的患者。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神经外科评估及治疗。保持安静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加重颅内压增高。

2024-02-21 01:0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蛛网膜下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和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SAH。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为继发性SAH。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6%~10%。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