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血证> 中医上的血证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周扬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中医上的血证一般是指人体血液不正常运行,导致血液在血管中运行,不能营养人体的正常功能,从而出现各种出血倾向,多表现为皮肤、口腔、鼻腔等部位的出血。引起血证的原因主要有外感热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阴虚、劳倦内伤等。

1、外感热邪

外感热邪是指热邪侵入人体,侵犯血液,并在血中运行,导致血液运行速度加快,出现血证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口渴、烦躁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片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2、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是指饮食不规律或饮食不当,导致脾胃不能及时运化,从而导致食物中的水谷精微不能被人体吸收,使人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从而引起血证。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补中益气丸、香砂六君子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3、情志失调

情志失调是指因情志内伤而导致肝气郁结,使血液运行不畅,出现血证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血府逐瘀丸、柴胡舒肝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4、久病阴虚

久病阴虚是指长期患病导致体内阴液亏虚,使制约阳热的功能下降,使患者出现阳热偏亢的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5、劳倦内伤

劳倦内伤是指由于劳累过度或劳神过度,导致体内气血被严重耗损,使血液不正常运行,出现血证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归脾丸、人参养荣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在平时可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慢跑、打羽毛球、跳绳等。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11-04 01:3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