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血小板增多> 脾切除后血小板增多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常铭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心血管内科

提问

脾切除后血小板增多可能是铁利用障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等疾病因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诊。
1.铁利用障碍
铁利用障碍导致铁质吸收不良,进而影响血红素合成,引起贫血。铁是红细胞中血红素的主要成分,缺乏铁会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运作,从而引发贫血。补铁剂如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片等可以补充体内缺失的铁元素,改善铁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
2.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毛细血管壁脆弱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当脾脏受到损伤时,可能会出现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的情况,包括血小板减少。对于脾切除术后出现血小板增多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及其他血液指标,以评估手术效果和病情变化。
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异常所致的一组克隆性疾病,脾脏肿大压迫邻近器官,导致脾脏功能亢进,使血小板数量升高。羟基脲可用于降低血小板计数,适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所引起的血小板增多。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骨髓造血细胞过度增生为特征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活跃,导致红细胞数量过多,进而刺激巨核细胞产生更多的血小板。干扰素除了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外,还可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从而降低血小板水平。
5.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由于免疫球蛋白IgM的单克隆性增高,导致其在血液循环中的浓度上升,进而刺激巨核细胞产生更多的血小板。苯丁酸氮芥通过干扰DNA复制过程来阻止癌细胞生长,因此可作为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针对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的情况,建议进行血常规、血小板功能测试以及凝血功能检测,以排除潜在的血液凝固障碍或其他相关疾病。

2024-03-12 03:0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磷酸芦可替尼片

用于中危或高危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亦称为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PPV-MF)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PET-MF)的成年患者,治疗相关疾病相关脾肿大或疾病相关症状。

大黄 虫丸

1.肝胆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脂肪肝、肝脾肿大、梗阻性黄疸;急慢性胆囊炎等。2.妇科病:闭经、月经病、子宫肌瘤、乳腺增生、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结核、不孕症。3.心脑血管病:脑血栓、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血淤头痛、高血压。4.血液病:高粘血症、高脂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癌症:原发性肺癌、肝癌、宫劲癌。6.胃肠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不良、便秘、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等。7.外科疾病:创伤骨折、外伤疼痛、腰肢冷痛、坐骨神经痛、劳伤过度、腹膜炎、肠粘连、肛裂、周围血管病、颈淋巴结核、鹤膝病等。8.皮肤病:鱼鳞癣、牛皮癣、颜面色素沉着等。

苯丁酸氮芥片

霍奇金病,数种非霍奇金病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晚期卵巢腺癌。本品对于部分乳腺癌病人也有明显的疗效。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