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血小板增多> 脾切除后血小板增多是怎么回事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脾切除后血小板增多可能是铁利用障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等疾病因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诊。
1.铁利用障碍
铁利用障碍导致铁质吸收不良,进而影响血红素合成,引起贫血。铁是红细胞中血红素的主要成分,缺乏铁会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运作,从而引发贫血。补铁剂如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片等可以补充体内缺失的铁元素,改善铁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
2.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毛细血管壁脆弱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当脾脏受到损伤时,可能会出现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的情况,包括血小板减少。对于脾切除术后出现血小板增多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及其他血液指标,以评估手术效果和病情变化。
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异常所致的一组克隆性疾病,脾脏肿大压迫邻近器官,导致脾脏功能亢进,使血小板数量升高。羟基脲可用于降低血小板计数,适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所引起的血小板增多。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骨髓造血细胞过度增生为特征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活跃,导致红细胞数量过多,进而刺激巨核细胞产生更多的血小板。干扰素除了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外,还可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从而降低血小板水平。
5.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由于免疫球蛋白IgM的单克隆性增高,导致其在血液循环中的浓度上升,进而刺激巨核细胞产生更多的血小板。苯丁酸氮芥通过干扰DNA复制过程来阻止癌细胞生长,因此可作为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针对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的情况,建议进行血常规、血小板功能测试以及凝血功能检测,以排除潜在的血液凝固障碍或其他相关疾病。

2024-03-12 03:0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throbocythemia)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是指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数量超过正常血小板计数的上限400×109/L。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也名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不高,多见40岁以上者。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有:克隆性,反应性或继发性,家族性或遗传性。治疗仍有待解决。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