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血管外科> 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

发病时间:不清楚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

补充说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

a******W 2023-09-27 00:04

深静脉血栓形成 手术 维生素K 下肢 肌肉 关节 血管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包括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长期卧床以及手术后制动。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血液在深静脉中凝结,形成血栓。
1.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
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可能导致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补充缺乏的抗凝蛋白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如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时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进行治疗。
2.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减缓,易形成微小血栓,进而发展为深静脉血栓。穿戴弹力袜有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栓风险。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弹力袜并正确佩戴。
3.手术后制动
手术后长时间制动导致肌肉活动减少,血液循环受阻,易形成血栓。尽早开始被动关节运动和踝泵练习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这些活动应在医护人员监督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建议定期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监测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同时,应避免长时间静坐或站立,特别是在乘坐飞机、火车等长途旅行时,以减少血栓风险。

2024-05-10 03:4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维生素K (抗出血维生素)

维生素K(VitaminK,简称VitK)又称抗出血维生素,是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α,甲基-1,4-萘醌衍生物的总称,体内包括VitK1(叶绿醌)和VitK2(甲基萘醌类)。VitK1的化学形式是2-甲基-3-植基1,4-萘醌,也称为2-甲基-3-叶绿基-1,4-萘醌;而VitK2(简写为MK-n)为系列化合物,统称为甲基萘醌类,其侧链有一不饱和的多异戊烯基,根据侧链长短的不同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侧链上有6~10个类异戊二烯基的甲基萘醌(从MK-6到MK-10),其结构式如图1。此外,体外合成的VitK3(2-甲基-1,4-萘醌)本身不具备活性,在体内肝中可被烷化为MK4而有生物活性。  VitK是萘醌的衍生物,耐热、耐酸,为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但易被阳光和碱所破坏。VitK1为鲜黄色油状物,VitK2为鲜黄色结晶,可溶于甲醇、丙酮、苯、石油醚、氯仿等,VitK3为黄色结晶,溶于四氯化碳、氯仿、植物油、丙酮、苯和乙醇。VitK的衍生物如VitK3磷酸酯,琥珀酸酯或亚硫酸氢盐均为水溶性,而甲基荼氧醌乙酸酯对光不敏感。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