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神经性厌食> 出现神经性厌食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调整

出现神经性厌食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调整

发病时间:不清楚

出现神经性厌食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调整

补充说明:出现神经性厌食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调整

2024-05-10 18:27

神经性厌食 心理咨询 焦虑 体重增加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中医内科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精神卫生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学会神志病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传统医学会神志病分会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1项、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提问

神经性厌食的调整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营养咨询、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
神经性厌食涉及到心理、生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形象,减轻焦虑和压力;营养咨询可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饮食模式;药物治疗可能包括抗抑郁药或激素调节剂,以改善症状。
针对神经性厌食的调整还应考虑家庭支持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加剧或缓解患者的症状。
在处理神经性厌食时,强调体重增加和正常饮食的重要性,并且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避免使用任何形式的身体羞辱或强制手段来改变其饮食行为。

2024-05-10 19:2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anonexianervosa)一词系1874年首创,亦称神经性食欲不振,以长期原因不明的厌食,显著的体重减轻为其特征。发病年龄在10岁以上,女性青少年为多见,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与极度衰竭,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发育。原因还未完全查明的精神障碍,特征是为保持体型瘦削而长期过分节食或拒食,以致造成体重锐减﹑营养缺乏、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多见於青少年期,女性患病率远高於男性。经适当治疗可以康复。临床上要与躯体疾病引起的消瘦相鉴别。由于患者并不缺乏食欲,不是厌食,而是主动拒食,因此神经性厌食一词名实不符。发病频率因时因地而异,西方工业化国家中发病率较高,1970年代的年平均发病率为每10万人0.37~1.6例。纵向调查显示,近20~30年来发病率上升。多为女性,男性只占总病例数的4~6%。英国寄宿学校的12~18岁女生中,神经性厌食的患病率为0.5%。首次发病年龄一般在10~30岁之间,约80%的病例始发於13~20岁之间。美、英等国的调查表明,经济富裕的上、中层家庭中,以及像芭蕾舞演员这类强调身材苗条的职业中,本病的发病率较高。中国目前尚无流行学调查资料。

  • 症状起因: 病因迄今尚未完全弄清楚。 一、病人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均无原发性器质改变。中枢神经系统与摄食有关的部位(下丘脑)是否存在著分子水平的变化,抑或完全是心因性障碍则都还不能肯定。 二、目前多认为,神经性厌食的发病,是生物学易感素质与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学因素起素因作用,心理学因素起诱因作用,而社会影响起病理塑型作用。 支持生物学素因假说的证据主要有: *女病人100%有月经停止,约20%的病例在病程早期体重还在正常范围时,便出现月经停止和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提示下丘脑有原发的功能失调。 *有间接证据表明,患本病时下丘脑多巴胺受体有抑制性反馈控制缺陷,导致该处儿茶酚胺类神经介质活动增强。 *神经性厌食与特纳氏综合症(XO综合症)和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同时存在的频度,远远超过机遇的频度,推测染色体畸变可增加神经性厌食的易病性。

  • 可能疾病: 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 小儿厌食症 希恩综合征 胃肠神经官能症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心理、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