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肛肠外科> 痔疮> 痔出血> 肠出血与痔出血的区别

精选回答(1)

李鸥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擅长:各种肛肠良性疾病,痔,肛瘘,肛周脓肿,肛裂,便秘,肠炎,藏毛囊肿等

提问

肠出血与痔出血可以通过出血部位、出血原因、出血量、伴随症状以及大便性状进行区分。
1.出血部位
肠出血的出血部位可能位于小肠、结肠等,而痔出血则主要来自直肠和肛门。通常可以通过肛门指诊或内镜检查来确定出血的具体位置。
2.出血原因
肠出血的原因可能包括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等,而痔出血则与静脉曲张有关。通过医学检查和患者病史了解,可以明确导致出血的潜在疾病。
3.出血量
肠出血的量可能较大,伴有严重贫血和脱水症状;而痔出血一般量较少,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失血。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初步判断两者的不同。
4.伴随症状
除了便血外,肠出血还可能伴随腹痛、发热、腹泻等症状;而痔出血常伴有肛门疼痛、瘙痒感。这些伴随症状有助于医生进一步鉴别诊断。
5.大便性状
肠道疾病引起的便血可能伴随着稀便或黏液脓血便;而痔引起的便血常与正常粪便混合,有时可见血液滴落。通过观察大便的外观和质地,可以辅助区分两种情况。
无论是哪种情况导致的便血,都应立即就医以确定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并定期进行体检以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2024-10-29 18:3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肠出血

肠缺血是指供应肠道血液的血管因某种原因发生阻塞,致使肠道的血液来源减少或丧失,不能供肠道的生理活动所需,肠壁发生淤血、水肿或溃疡,严重者还可发生坏死、出血、穿孔和腹膜炎。 缺血性肠病(ischemicboweldisease)是因肠壁缺血、乏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本病多见于患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病变多以结肠脾曲为中心呈节段性发生。造成结肠缺血的直接原因多为肠系膜动、静脉,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因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引起的血管闭塞及狭窄。心力衰竭、休克引起血压降低,肠局部供血不足也可成为发病原因。

  • 症状起因:血管病变血管本身的病变是引起肠道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1)动脉粥样硬化(有15例):血管管腔缩窄,血流不畅引起相应部位血液供应减少。(2)栓塞(有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外伤骨折、长期卧床等情况下,因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故极易接纳来自心脏的栓子而发生栓塞。其发病率约占急性肠梗塞的50%。(3)全身性血管病变(结节性多动脉炎有1例):也是在局部的表现之一。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时,肠道小动脉受累,致使相应肠管血液供应不良而出现缺血性改变。 血液病变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严重感染ICD时及化疗、放疗等情况下,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或栓子而堵塞肠道血管,1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就是因妇科肿瘤进行放射治疗,1.5年后因缺血性结肠炎发生结肠穿孔和肠坏疽,并行部分肠切除、端端吻合术,术后9天再次穿孔致肠瘘,56天后死亡。 血流量不足凡能引起内脏血流量下降的原因均可引发肠道缺血,导致缺血性肠炎,如冠心病、心瓣膜病或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排出量降低,低血压休克时外周血管的灌注不足等,特别是在治疗上述疾病的过程中使用洋地黄类药物,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或β受体激动剂等可作为外源性刺激进一步降低肠道血液流量,诱发或加重缺血性肠病的发生,19例患者中6例属于此种情况。 其他疾病如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肠道血管畸形、肠道及腹部恶性肿瘤、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也可导致缺血性肠病的发生。急性胰腺炎是一临床常见疾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20%,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19例患者中有2例属于急性胰腺炎侵及肠道动脉和静脉引起缺血性肠病。

  • 可能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 结肠癌 过敏性紫癜肾炎 阿米巴痢疾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消化、胃肠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