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精神科> 小儿口吃> 小儿口吃是什么原因?

小儿口吃是什么原因?

发病时间:不清楚

小儿口吃是什么原因?

补充说明:小儿口吃是什么原因?

a******W 2024-01-24 11:29

缺陷 脑损伤 吞咽 心理障碍 小儿口吃 口吃 发育 紧张 焦虑 增高 甲钴胺片 维生素B1片 神经 大脑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杨况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小儿精神科

提问

小儿口吃可能是由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缺陷、心理因素、模仿与暗示、脑损伤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因素
由于家族中存在口吃患者,可能导致孩子受到基因影响而出现口吃。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进行语言训练、行为疗法等方法来改善症状。
2.神经生理缺陷
如果患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或者大脑中的某些区域功能异常,则可能会导致其发音和说话能力受到影响,进而引起口吃的现象发生。对于这类患儿,可以通过物理疗法如吞咽训练、呼吸调节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3.心理因素
当儿童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时,容易导致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从而影响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出现口吃的情况。此时可配合医生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法等方法来帮助患儿克服心理障碍。
4.模仿与暗示
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口吃的错误理解会导致孩子产生压力,进一步加剧口吃现象。家长应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暴露,提供正面榜样并强调流畅性而非准确性。
5.脑损伤
脑部受伤后可能会影响大脑的语言中枢,导致表达能力受损,出现口吃的现象。针对此类患儿,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神经营养药物进行干预,比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
建议定期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语言评估和相关检查,如听力测试、声学分析等,以监测病情变化。

2024-04-06 02:1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乌苯美司胶囊

本品可增强免疫功能,用于抗癌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老年性免疫功能缺陷等。 可配合化疗、放疗及联合应用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造血干 细胞移植后,以及其它实体瘤患者。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

食道平散

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贲门痉挛、食道狭窄梗阻、食道炎和各种咽喉炎等。主要用于中、晚期食道癌引起的食道不适、吞咽困难、滴水不下、噎嗝、反涎及各种食道疾患,也可用于放疗,化疗的配合治疗及正常人食道和胃肠道的癌变防治。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抑郁反应性抑郁。常见的抑郁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