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偏高该怎么办

精选回答(1)

卢新兰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擅长:消化道早癌,慢性肝病、肝硬化治疗

提问

直接胆红素偏高可以通过保肝药物治疗、胆汁酸代谢调节剂、胆道扩张剂等措施进行治疗。
1.保肝药物治疗
保肝药物如水飞蓟宾、双环醇等可以辅助降低直接胆红素水平。这些药物通过保护肝脏细胞免受损伤来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和排泄障碍。它们能够促进受损肝细胞修复,从而间接降低胆红素浓度。适用于因肝炎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轻度至中度直接胆红素升高。
2.胆汁酸代谢调节剂
胆汁酸代谢调节剂如熊去氧胆酸可增加胆汁分泌,改善胆汁淤积情况,进而降低直接胆红素水平。这类药物通过模拟天然胆汁酸的作用机制,刺激胆汁分泌并促进胆汁流动,有助于排出胆红素和其他废物。它能有效缓解胆汁淤积引起的症状。适用于由于胆汁淤积导致的直接胆红素升高,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或胆汁淤积型肝病。
3.胆道扩张剂
胆道扩张剂如利福昔明可通过松弛胆道平滑肌,增加胆汁流量,减轻胆汁淤积,达到降低直接胆红素的效果。此类药物通过抑制胆道平滑肌收缩,使胆道保持开放状态,提高胆汁流速,减少胆汁淤积。这有助于恢复正常的胆汁流动,降低胆红素浓度。适用于由胆道梗阻或狭窄引起的直接胆红素升高,如胆石症或先天性胆道闭锁。
此外,患者应定期监测血液指标,避免饮酒和使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以预防直接胆红素持续升高。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利于胆汁的正常排泄。

2024-08-26 09:2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核黄疸 (胆红素脑病)

由于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节和脑干神经核而引起的脑损害。

  • 症状起因:胆红素能紧紧地结合在血清白蛋白上,不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只要白蛋白上有胆红素结合位点就不会引起核黄疸。血清胆红素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浓度低或血清中有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的物质,如游离脂肪酸,氢离子,某些药物包括磺胺药,头孢菌素和阿司匹林,均可增加核黄疸的危险性。早产儿由于血清白蛋白浓度低而处于核黄疸的危险之中。在饥饿,败血症,呼吸窘迫或代谢性酸中毒的新生儿血清中,竞争性分子(如游离脂肪酸和氢离子)可能升高,这些情况使处于任何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新生儿有增加发生核黄疸的危险性。

  • 可能疾病: 母乳性黄疸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 脑瘫 黄疸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儿科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