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性神经症的症状

强迫性神经症的症状

发病时间:不清楚

强迫性神经症的症状

补充说明:强迫性神经症的症状

a******W 2024-01-24 11:22

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行为 焦虑 心理医生 生理反应 心悸 颤抖 大脑 神经 脑电图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强迫性神经症的症状包括强迫思维、强迫行为、焦虑、冲动控制障碍以及自我认知扭曲,这些症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强烈的不适感,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1.强迫思维
强迫思维是强迫性神经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源于患者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活跃,导致反复出现无法摆脱的强烈内心冲动。这种思维可能涉及个人习惯、仪式动作或其他日常活动,如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闭等。这些思维通常被认为是不必要的且与现实情况不符。
2.强迫行为
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会导致其产生重复性的行为模式以减轻内心的不安感。典型表现为反复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闭等刻板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患者为了缓解由强迫思维引起的焦虑情绪而采取的防御机制。
3.焦虑
焦虑是由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和激素水平的变化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是强迫性神经症的主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经历心悸、出汗、颤抖等身体上的不适,同时伴随着强烈的担忧和害怕情绪。
4.冲动控制障碍
冲动控制障碍可能与大脑额叶皮质的功能异常有关,额叶皮质负责决策和行为抑制,当这一区域受损时可能导致个体难以控制冲动行为。此类患者可能出现突然的攻击性行为或冲动购物等失控行为,但事后常感到后悔。
5.自我认知扭曲
自我认知扭曲与大脑杏仁核的过度敏感有关,杏仁核参与处理情感信息,当其对威胁刺激的响应增强时,可能导致患者对自身价值和能力产生扭曲的看法。患者可能会夸大自己的缺点或低估优点,形成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负面评价。
针对强迫性神经症的症状,建议进行心理评估和相关神经影像学检查,如脑电图或磁共振成像扫描。治疗措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常用抗抑郁药有舍曲林、氟西汀等。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压力,有助于改善症状。

2024-03-18 09:5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强迫行为

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0.05~1%,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0.1~2%。国内流行学调查的本症时点患病率为3‰。通常于青壮年期起病,性别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别。   儿童强迫症是强迫症的一类,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本症多见于10-12岁的儿童,患儿智力大多正常。

  • 症状起因:一、观察学习假设根据学习理论,观察是导致焦虑的条件性刺激。由于原初的焦虑-诱发刺激联结(无条件反射),经过观察和思维的激发,而获得了实际的焦虑。这样,事实上,个体就已经习得了一个新的驱力。虽然强迫可以基于不同的途径习得,但是,一旦获得之后,个体便发现借助于强迫观念的一些活动可以帮助减少焦虑,每当发生焦虑的时候,采用强迫的方式,个体的焦虑便得到了缓解,这种结果强化了个人的强迫。并且,因为这种有用的方法,成功地驱除了个体的获得性内驱力(焦虑),因而逐渐地稳定下来,成为习得性行为的一部分。二、系统家庭假设这种假设认为,病症表达了系统的破坏,而这个系统存在于人际关系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结成了一定的系统。在这里,个体的行为是由于他人的行动影响所致,反过来,他也会以一种循环的方式去影响他人。这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没有明确的头和尾,主要依据彼此吸引的原则来进行互动。三、Rachman-Hodgon假设RachmanHodgon在分析了一些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导致强迫症的原因可能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共同作用。1.遗传因素;2.情绪失调;3.社会性学习;4.对于特殊经验的学习。他们假定,强迫症是一个连续变化发展的行为模式,由于上述几方面在不同情况下的相继作用,导致个体最终演变成强迫症。四、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认为强迫症是病理的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是由于防御机制不能处理强迫性人格而形成的焦虑,于是产生了强迫性症状。五、条件反射巴甫洛夫以大脑皮层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来解释本症的生理机制。六、素质特别是病前人格在本病病因中起重要作用约23的强迫症病人病前即有强迫性人格或精神衰弱。其主要表现为:力图保持自身和环境的严密控制,他们注重细节,做任何事都力求准确、完善,但即使如此也仍有不完善、不安全和不确定的感觉。他们或者表现为循规蹈矩,缺少决断,犹豫不决,依赖顺从;或者表现为固执倔强,墨守成规、宁折不弯及脾气急躁。七、社会心理因素是强迫症重要的诱发因素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等等。有些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可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从而形成强迫症。八、遗传在本病发生可能起一定作用例如病人的父母中强迫症的患病率为5%-7%,比群体的发病率要高得多。患者的同胞、父母及子女,属强迫性人格者也较多。九、生化研究提示5-羟色胺(5-HT)系统功能增强与本症发病有关,因此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氯丙咪嗪、氟西丁及氟伏草胺等,都对强迫症有较好的疗效。另外一些研究提示本症与抑郁症的发病存在连锁关系,如本症患者有25%-40%对氟美松抑制实验(DST)不抑制,部分患者多导睡眠图显示快速动眼睡眠(REM)潜伏期缩短等。

  • 可能疾病:恐艾症  儿童期情绪障碍  人格障碍  抽动障碍  抽动秽语综合征  

  • 常见检查: 脑电图  脑诱发电位  脑血流图  

  • 就诊科室:心理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陈梅芳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张晨露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