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 肿瘤医院> 『矢状窦旁脑膜瘤?』

医生回答(1)

井设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矢状窦旁脑膜瘤?』矢状窦旁脑膜瘤是发生于颅内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常表现为头痛、呕吐等症状。该病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一、病因
1.遗传因素:有研究显示,约20%的矢状窦旁脑膜瘤存在家族史,因此可能与基因突变相关。
2.环境因素:长期接触电离辐射或化学物质的人群患矢状窦旁脑膜瘤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症状
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部分可出现癫痫发作、精神障碍、感觉异常、运动障碍、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等表现。
三、检查
当怀疑自身患有此疾病时,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必要时可行活检术明确诊断。
四、治疗
1.手术治疗:对于确诊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患者,通常建议及早行显微镜下或者神经导航辅助下行显微开颅手术切除全部肿瘤组织,并且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脑组织功能。术后需遵医嘱予以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片减轻脑水肿,阿司匹林肠溶胶囊抗凝,盐酸托莫西汀胶囊改善认知功能等药物治疗。
2.放射治疗: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者,可以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方式进行治疗,即利用高能量X射线对病变部位进行精准照射,使肿瘤细胞受损并逐渐消亡。
3.化疗:适用于不能接受手术以及放疗的患者,常用化疗药物包括卡铂注射液、洛索洛芬钠片等,但疗效有限,仅起到姑息性作用。
4.其他治疗:比如免疫疗法、靶向治疗等,但目前临床应用较少,具体效果因人而异。
除此之外,如果患者的病情较轻,而且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此时可以通过密切观察的方式进行处理,待分娩后再积极采取上述措施治疗。

2024-02-06 11:3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