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儿科> 儿童肺热脾虚的症状

精选回答(1)

于晨光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内科,儿科,妇科,皮肤科疾病,主要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

提问

儿童肺热脾虚的症状包括咳嗽、痰黄稠、食欲不振、腹胀、便干或溏,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咳嗽
儿童肺热脾虚时,体内有热邪侵袭肺脏,导致肺气失宣,从而出现咳嗽的症状。这种症状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通常伴随喉咙痒、声音嘶哑等。
2.痰黄稠
由于风热犯肺或者燥邪伤肺,导致肺失清肃,津液受灼而形成痰浊,痰湿郁久化热,痰液变得黄色且粘稠。痰黄稠多见于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中,常伴有口干舌燥、咽痛等症状。
3.食欲不振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当儿童存在肺热脾虚的情况时,会导致脾胃功能减弱,进而影响食物消化吸收,表现为食欲减退。这种情况常见于消化系统,可能还伴有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4.腹胀
腹胀的发生与脾虚有关。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若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胃气上逆,进一步引发腹胀。腹胀一般集中在脐周或下腹部,可能伴有嗳气、打嗝等现象。
5.便干或溏
从中医理论来看,肺与大肠相表里,即大肠的功能状态受到肺的影响;脾虚则会直接影响到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的功能,进而影响到大肠的传导功能,使排泄物滞留于肠道内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导致便秘;反之,脾虚也会导致腹泻。便干多出现在大便排出困难、干燥坚硬的情况,而便溏则表现为大便稀薄、次数增多。
针对儿童肺热脾虚的症状,可以进行相关体格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等检查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包括中药调理,如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方来缓解肺热,用参苓白术散来改善脾虚。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于寒凉或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促进症状恢复。

2025-03-06 09:3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脾虚

脾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 症状起因:一、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二、脾虚的类型: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三、西医认为,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 可能疾病: 心脾两虚 慢脾风 脾疳 脾虚泄泻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