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总是打骂孩子该怎么办?自己总是控制不住

总是打骂孩子该怎么办?自己总是控制不住

发病时间:不清楚

总是打骂孩子该怎么办?自己总是控制不住

补充说明:总是打骂孩子该怎么办?自己总是控制不住

2023-08-10 19:06

缺乏安全感 恐惧症 躁狂症 自卑 恐惧 焦虑 阿普唑仑片 艾司唑仑片 心理治疗 情感高涨 易激惹 利培酮片 奥氮平片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中医内科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精神卫生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学会神志病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传统医学会神志病分会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1项、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提问

总是打骂孩子,可能是由于孩子的性格问题、家庭教育不当、缺乏安全感、恐惧症、躁狂症等原因所致。

1、性格问题

如果孩子的性格较为敏感、自卑,可能会出现总是打骂孩子的情况。建议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明确自己的需要,减少对孩子的打骂。

2、家庭教育不当

如果家长在平时不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可能会使用暴力来解决,容易导致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在孩子犯错时,家长也应及时进行教育和沟通。

3、缺乏安全感

如果孩子的性格较为内向,在日常生活中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强,在家长的责骂下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多给予孩子关心和陪伴,可以多带孩子去户外散步,改善自身情况。

4、恐惧症

恐惧症是指异乎寻常的恐惧外界事物或处境,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不安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阿普唑仑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缓解,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

5、躁狂症

躁狂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主要以情感高涨、易激惹为主要表现,还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利培酮片、奥氮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遵医嘱进行心理治疗。

如果孩子出现不适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023-08-11 20:1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恐惧症 (恐怖性焦虑障碍,恐怖障碍,恐怖症)

恐怖症(Phobia,phobicneurosis)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77‰,我国各地调查患病率的平均值为2‰左右。

  • 多发人群:以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

  • 临床检查:神经系统检查  

  •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适用药品

盐酸舍曲林片

舍曲林用于治疗抑郁的相关症状,包括伴随焦虑、有或无躁狂史的抑郁。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的复发和再发。 舍曲林也用于治疗强迫症,初始治疗有反应后,舍曲林在治疗强迫症二年的时间内,仍保持它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抑郁反应性抑郁。常见的抑郁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奥氮平片

1.奥氮平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2.初始治疗有效的患者,奥氮平在维持治疗期间能够保持其临床效果。3.奥氮平用于治疗中、重度躁狂发作。4.对奥氮平治疗有效的躁狂发作患者,奥氮平可用于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

利培酮口服液

1.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及社交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于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维持期治疗中,本品可继续发挥其临床疗效。 2.可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其表现为情绪高涨、夸大或易激惹、自我评价过高、睡眠要求减少、语速加快、思维奔逸、注意力分散或判断力低下(包括紊乱或过激行为)。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陈梅芳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唐敏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张晨露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