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心脑血管疾病> 颈椎?心脑血管疾病

医生回答(1)

闵海敏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颈椎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颈椎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关节紊乱、颈椎曲度改变、脑供血不足等方面。

1、颈椎间盘退变

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变,髓核和纤维环的含水量逐渐下降,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在此基础上,如果患者长期低头、过度劳累等,容易导致颈椎间盘发生破裂,髓核、纤维环甚至终板向后突出,从而压迫颈椎周围的神经根,导致颈椎病。

2、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骨质增生是指颈椎椎体骨关节的一种退行性病变,是人体衰老的一种正常现象。其主要是由于人体衰老、退变、慢性劳损等原因所致。当颈椎骨质增生压迫颈部神经根时,患者会出现颈肩痛、颈部发僵、上肢麻木等症状。如果患者症状比较轻微,通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则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3、颈椎关节紊乱

颈椎关节紊乱是指颈椎小关节的功能失调,可能是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等原因所致。如果患者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可能会导致颈椎小关节紊乱,从而引起颈椎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颈椎牵引的方式进行治疗。

4、颈椎曲度改变

颈椎曲度改变是指颈椎的自然曲度发生改变,如果患者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可能会导致颈椎曲度改变,引起颈椎疼痛、头晕、恶心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颈椎牵引的方式进行治疗。

5、脑供血不足

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功能的障碍,患者可出现头晕、头昏、记忆力减退、耳鸣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另外,患者还可遵医嘱服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进行治疗,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有助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还需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等。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11-03 23:3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颈椎病 (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颈椎病主要表现是颈肩痛、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以及头晕。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它的起病比较隐匿,病程长,治疗不及时会遗留神经症状。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