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核黄疸是什么意思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核黄疸是指胆红素脑病,是由于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细胞损伤的一种疾病。
核黄疸是由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与脑组织中的神经递质结合形成胆红素神经递质复合物,进而抑制脑内多巴胺的合成和代谢,导致神经元功能障碍。这种高浓度的胆红素可以干扰脑部的正常生理活动,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核黄疸的症状包括嗜睡、喂养困难、肌张力减低、过度兴奋、角弓反张等。重症可出现抽搐、发热、前囟饱满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发生在出生后3-5天,持续数日至数周不等。
诊断核黄疸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头颅超声波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上述检测有助于评估血液中胆红素含量是否异常增高,以及确定是否存在脑部结构异常。核黄疸的治疗主要是预防和早期干预,对于已经发生的神经系统损害可能难以逆转。新生儿科医师会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光疗或换血疗法降低胆红素水平。
家长应密切关注早产儿的临床表现,定期带其到医院进行体检和筛查,以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必要时,可通过营养支持、物理康复训练等方式促进婴儿健康成长。

2025-02-05 11:2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核黄疸 (胆红素脑病)

由于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节和脑干神经核而引起的脑损害。

  • 症状起因:胆红素能紧紧地结合在血清白蛋白上,不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只要白蛋白上有胆红素结合位点就不会引起核黄疸。血清胆红素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浓度低或血清中有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的物质,如游离脂肪酸,氢离子,某些药物包括磺胺药,头孢菌素和阿司匹林,均可增加核黄疸的危险性。早产儿由于血清白蛋白浓度低而处于核黄疸的危险之中。在饥饿,败血症,呼吸窘迫或代谢性酸中毒的新生儿血清中,竞争性分子(如游离脂肪酸和氢离子)可能升高,这些情况使处于任何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新生儿有增加发生核黄疸的危险性。

  • 可能疾病: 母乳性黄疸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 脑瘫 黄疸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儿科

推荐医生更多

常新庭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胃肠科

段丽平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向建 主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张金敏 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王敏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施瑞华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