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凝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精选回答(1)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擅长: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特别是血液科常见疾病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热查因,血常规异常,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并发症的诊治。

提问

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是由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K缺乏等引起的。
1.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是指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体内某些凝血因子数量或功能异常,从而影响血液凝固过程。针对此情况,可通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替代疗法来补充缺失的凝血因子。例如,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定期输入凝血因子以维持正常凝血功能。
2.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是由于各种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凝血因子减少,如肝病、感染性疾病等,这些因素会干扰凝血过程。治疗通常包括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重组人凝血因子Ⅸ等替代品进行输注,以恢复正常的凝血水平。例如,在手术前,可能会给予患者足够的凝血因子以预防术后大出血。
3.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是参与凝血蛋白合成的重要物质,其缺乏会导致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无法正常合成,进而引发出血倾向。补充维生素K可以改善凝血功能,常用方法为口服维生素K1或注射维生素K1。例如,新生儿出生后常规注射维生素K,可有效预防因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出血风险。
凝血障碍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症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并及时就医。建议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或存在潜在健康问题的人群。

2024-06-17 18:4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维生素K

维生素K(VitaminK,简称VitK)又称抗出血维生素,是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α,甲基-1,4-萘醌衍生物的总称,体内包括VitK1(叶绿醌)和VitK2(甲基萘醌类)。VitK1的化学形式是2-甲基-3-植基1,4-萘醌,也称为2-甲基-3-叶绿基-1,4-萘醌;而VitK2(简写为MK-n)为系列化合物,统称为甲基萘醌类,其侧链有一不饱和的多异戊烯基,根据侧链长短的不同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侧链上有6~10个类异戊二烯基的甲基萘醌(从MK-6到MK-10),其结构式如图1。此外,体外合成的VitK3(2-甲基-1,4-萘醌)本身不具备活性,在体内肝中可被烷化为MK4而有生物活性。  VitK是萘醌的衍生物,耐热、耐酸,为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但易被阳光和碱所破坏。VitK1为鲜黄色油状物,VitK2为鲜黄色结晶,可溶于甲醇、丙酮、苯、石油醚、氯仿等,VitK3为黄色结晶,溶于四氯化碳、氯仿、植物油、丙酮、苯和乙醇。VitK的衍生物如VitK3磷酸酯,琥珀酸酯或亚硫酸氢盐均为水溶性,而甲基荼氧醌乙酸酯对光不敏感。

适用药品

人凝血因子Ⅷ

本品对缺乏人凝血因子Ⅷ所致的凝血机能障碍具有纠正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甲型血友病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而致的出血症状及这类病人的手术出血治疗。

醋酸甲萘氢醌片

维生素类药。主要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和广泛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 致体内维生素K缺乏,广谱抗生素或肠道灭菌药可杀灭或抑制正常肠道内的细菌群落,致使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 生素减少;双香豆素等抗凝剂的分子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在体内干扰其代谢,使环氧叶绿醌不能被还原成维生素K,使体内的维生素K不能发挥其作用,造 成与维生素K缺乏相类似的后果。

诺其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用于下列患者群体的出血发作及预防;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或有创操作中的出血。·凝血因子Ⅷ或Ⅸ的抑制物5BU的先天性血友病患者;·预计对注射凝血因子Ⅷ或凝血因子Ⅸ,具有高记忆应答的先天性血友病患者;·获得性血友病患者;·先天性FVII缺乏症患者;·具有GPIIb-IIIa和/或HLA抗体和既往或现在对血小板输注无效或不佳的血小板无力症患者。查看完整

维生素K1注射液

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慢性腹泻 等所致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 肠炎 黄疸 拉肚子 新生儿出血症

推荐医生更多

王昀启

提问

济南甲状腺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