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尿路结石按病因可分为?
补充说明:尿路结石按病因可分为?
a******W 2022-01-13 14:4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尿路结石按病因可分为代谢性因素、感染性因素、饮食习惯、解剖结构异常和药物因素等。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1.代谢性因素
代谢性因素包括草酸钙、磷酸铵镁等物质排泄增加,导致其结晶形成并逐渐发展为结石。这些矿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过饱和可促进结石生长。针对代谢性因素引起的尿路结石,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钙食物摄入量,如牛奶、虾皮等。
2.感染性因素
感染性因素主要是由于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后产生大量毒素和酶类物质,促使尿液中的有机物沉积而形成结石核心。例如大肠埃希菌产生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使尿液呈碱性环境有利于磷酸盐沉淀。对于由感染性因素造成的尿路结石,抗生素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常用药物有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
3.饮食习惯
长期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会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进而引起尿酸结石的发生。这是因为嘌呤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尿酸,当尿酸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就会析出结晶形成结石。改善饮食结构,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有助于预防尿酸结石的发生。
4.解剖结构异常
解剖结构异常包括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膀胱颈梗阻等,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尿液流速减慢或者局部积液,从而利于晶体沉积形成结石。手术矫正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开放手术或微创技术纠正解剖异常,恢复尿液流动,防止结石再次发生。
5.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会干扰尿液中电解质平衡,导致某些离子浓度增高,促进结石形成。例如利福平可以竞争性抑制肾小管对胆红素的摄取,使胆红素经尿液排出增多,在酸性尿液中形成结晶。若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可能诱发结石形成的药物,应定期监测尿液成分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建议进行尿常规、超声波检查以及必要时的CT扫描以评估结石大小和位置。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结石排出。
2024-01-20 10:1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尿石通丸
清热祛湿,行气逐瘀、通淋排石。适用于气滞湿阻型尿路结石以及震波碎石后者。
盐酸黄酮哌酯片
本品适用于以下疾病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等症状:1.下尿路感染性疾病(前列腺炎、膀胱炎、尿道炎等)。2.下尿路梗阻性疾病(早、中期前列腺增生症,痉挛性、功能性尿道狭窄)。3.下尿路器械检查后或手术后(前列腺摘除术、尿道扩张、膀胱腔内手术)。4.尿道综合症。5.急迫性尿失禁。
热淋清颗粒
用于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见上述证候者。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妇科炎症,前列腺炎、肾盂肾炎、妇科炎症、盆腔炎、宫颈炎、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复方金钱草颗粒
清热祛湿,利尿排石,消炎止痛。用于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属湿热下注证者。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