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上焦火> 上焦火热会引起什么症状

精选回答(1)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擅长: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冠脉疾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电解质紊乱、脊神经病、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脊髓疾病、脑神经病、脑血管病、运动障碍性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睡眠障碍、高胆固醇血症、感冒、面神经麻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血管性认知障碍、失眠症

提问

上焦火热的症状有心火旺、肝火旺、胃火旺等,可以根据不同脏腑之热遵医嘱选择对应药物治疗。

1、心火旺

主要表现为失眠、面红发热、小便短赤或小便频数、舌尖发红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具有清心火作用的中药,如莲子心、黄芩、栀子等调理。与此同时,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要有规律地作息,要做到早睡早起,不能熬夜,还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2、肝火旺

当患者情绪急躁、易怒、口干口苦、胁痛、耳鸣等表现明显时,多见于肝火旺。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肝火的中药,如龙胆草、柴胡等药物。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蔬果,多喝一些水,如菊花茶、决明子茶等都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3、胃火旺

出现牙龈肿痛,口干,口臭,牙龈出血,大便干结,便秘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具有清胃泻火及清热解毒的功效的药物,如黄连、生地等药物调理。同时多吃清热的新鲜蔬菜,比如苦瓜、百合、藕、竹笋等。也可以喝些菊花茶、金银花茶等。

此外,还可能会引起肾阴亏等症状。建议平时可以多做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游泳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苦瓜、莲子、冬瓜、绿豆、梨等,尽量不要吃太多的热性食物,比如辣椒、姜、蒜、花椒、羊肉等。

2021-10-19 15:5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心火

心火在中医学指人体的内热。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症。中医有心在地为火之说故称

  • 症状起因:人体的散热体系,除了皮肤、汗腺、呼吸对热量的散发外,体内各种液态物质如血、津液、元阴对热量的吸收和储纳也是使体温恒定不至于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当人体血、津液、元阴等物质亏损到一定程度,人体也会出现产热散热平衡的失调,从而出现各种发热性疾病,这就是产热相对过多的情况,在中医上把这种相对的热量过多引起的“内火(热)”称为“虚火(热)” 。 “虚火(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自觉发热,测量体温往往无升高或有轻微升高(常在38℃左右,一般不超过39℃) ,热度往往在午后或夜间明显,劳累后症状会 加重。除发热外,另外还可以见到手足心发烫、心烦失眠、口干目涩、咽干咽痛、骨蒸潮热、两颧潮红等症状。人体内血、津液、元阴等物质,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在完成生理活动时要消耗这些物质,同时又从饮食中吸收营养,使消耗的物质得到补充和充盈。当人过度劳累、久病耗损、大量失血、饮食失宜等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体内的液态物质过度消耗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时,就导致了“虚火(热)”的发生。 另外,体内的液态物质在“实火(热)”和外来的六淫邪气中的“火(热)邪”的煎熬下也会大量减少,从而出现“虚火(热)”的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感染发热性疾病的后期,患者出现低热不退,热度上午轻或无热度,午后和夜间热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9℃,精神萎靡,知饥不欲食,口干但不喜饮,心烦失眠,咽干齿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等。 对于这种疾病,就需要采用补养阴液的方法来治疗,只有使体内损耗的血、津液、元阴等阴液得到逐步的充盈,低热才能逐步好转。此外,对发热性疾病的治疗不当,比如说过度发汗,也会使体内阴液损伤,而导致“虚火(热)”。 体内脏腑阴阳偏胜之热。宜辨虚实。常见胸中烦热,午后潮热,五心发热,口苦,溲赤等症。《明医杂著》卷一:“内伤发热,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热,乃阳虚也,故其脉大而无力,属肺脾;阴虚发热,是阴血自伤不能制火,阳气升腾而为内热,乃阳旺也,故其脉数而无力,属心肾。”治宜清金养营,疏邪润燥为主。

  • 可能疾病: 赤脉传睛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