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痛风性肾病引起的原因?
补充说明:痛风性肾病引起的原因?
2021-11-17 20:4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痛风性肾病通常是由于尿酸结晶在肾脏沉积,引起肾脏组织损伤,常见于饮食不当、服用药物不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1、饮食不当
若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高嘌呤的食物,比如猪肝、海蛎子等,会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从而诱发痛风性肾病。建议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吃高嘌呤的食物。
2、服用药物不当
若是患者长期服用片、氢片等药物,可能会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加重肾脏负担,从而引起痛风性肾病。建议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可盲目用药,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其他原因
痛风性肾病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比如遗传、糖尿病等。如果患者的痛风性肾病,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此时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会比较高,若是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痛风性肾病加重。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比如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片等。
除此之外,此类症状也可能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竭等疾病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1-11-17 20:46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尿酸结晶在目视下类似红砂细粒,常沉积在尿液容器底层。在显微镜下可见呈黄色或暗棕红色的菱形、三棱形、长方形、斜方形的结晶体,可溶于氨氧化钠的溶液。尿酸为机体核蛋白中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常以尿酸或尿酸铵、尿酸钙、尿酸钠的盐类形式随尿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如多食含高嘌呤的动物内脏可使尿中尿酸增加,但在急性 痛风症、小儿急性发热、慢性间质性肾炎、白血病时,因细胞核大量分解,也可排出大理尿酸盐。在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发生障碍时也可见到高尿酸盐尿。
症状起因:1.食积:沿海地区喜食嘌呤含量较高的生猛海鲜,因而发病率高。正如《中藏经•论肉痹第三十六》“肉痹者,饮食不节,膏梁厚味,即所谓”食积“,积久于内,则水运化失常而为痰饮,至其污积于脉中而为尿酸升高;留注于关节则为痛风性关节炎,停于肾脏则出现尿结石,久渍不去,可使肾功能衰竭。 2.酒积:各种白酒,以及啤酒、葡萄酒均 含有大量嘌呤,长期或大量饮酒则使血中尿酸升高。且与食积相比,其害更深,因为乙醇代谢所产生的乳酸暂时阻抑了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从而引起血清尿酸水平的更大升高。在中医认为酒为助湿生湿之品,大量饮酒致湿邪过盛,久则或化为湿热,或留于四肢,或沉滞于内脏,其证百出。如《中藏经》有云:“诸淋小便不利 者,皆由五脏不通,六腑不和,三焦痞涩,荣卫耗失,冒热饮酒,醉以入房,竭散精神,劳伤气血。”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存在于血液和组织间液中,它在pH7.4时主要以尿酸钠的形式。人体尿酸有2/3通过肾小球滤过,以尿酸盐形式从肾脏排出,其余1/3由肠道细菌分解为尿素,或由尿酸酶作用进一步氧化成较易溶解的尿囊素排出。嘌呤代 谢失常导致尿酸产生过多而排泄减少,遂引起高尿酸血症(大于330μmol·L-1)。尿酸性肾病的尿酸及其盐类沉积于肾脏所产生的病理及临床表现。尿酸产生过多的原因除嘌呤类物质生成过多,使体内合成嘌呤类物质经次黄嘌呤转化外,尚有由于恶性肿瘤在化学和放射治疗后,组织核酸分解过多以及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增加了外源性嘌呤而产生尿酸过多和高尿酸血症。正常饮食中每日含嘌呤600~1000毫克。尿酸排泄障碍亦是导致高尿酸血症原因之一,尿酸除由肾小球滤过外,肾小管也参予尿酸原重吸收和分泌,因此除特发性高尿酸血症外,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功能减退,使滤过或分泌尿酸的机能损害而形成血尿酸过高。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肾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
肾炎康复片
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清除余毒。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毒热未清证者,表现为神疲乏力,腰酸腿软,面浮肢肿,头晕耳鸣;蛋白尿,血尿等。
奥利司他胶囊
奥利司他胶囊结合微低热能饮食适用于肥胖和体重超重者包括那些已经出现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的患者的长期治疗。奥利司他胶囊具有长期的体重控制(减轻体重、维持体重和预防反弹)的疗效。服用奥利司他胶囊可以降低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与肥胖相关的其它疾病的发病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2型糖尿病,糖耐量低减,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并可减少脏器中的脂肪含量。
益肾化湿颗粒
升阳补脾,益肾化湿,利水消肿。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SCr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