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餐后血糖高> 为什么空腹血糖不高餐后血糖高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高的情况可能与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胰岛α细胞功能亢进、糖耐量降低、药物影响或饮食不当有关。这可能表明存在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建议进行进一步的血糖监测或咨询医生以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1.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无法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上升。这使得食物消化吸收后的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和储存,从而导致餐后血糖升高。对于轻度的β细胞功能缺陷,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缓解餐后血糖高的现象,如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2.胰岛α细胞功能亢进
胰岛α细胞功能亢进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增高,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升高。此时虽然空腹状态下机体通过自身调节维持了正常的血糖浓度,但餐后由于食物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素以降低餐后血糖,但由于同时存在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导致餐后血糖难以快速下降,进而表现为餐后血糖偏高。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卡波糖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降糖药进行治疗,可以抑制小肠黏膜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目的。
3.糖耐量降低
糖耐量降低是指机体对进食后出现的血糖峰值反应减弱,导致餐后血糖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此时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尚未完全衰竭,因此空腹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仍能保持一定水平,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空腹血糖值。改善生活方式是管理糖耐量低减的关键措施之一,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4.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利血平、去甲肾上腺素等可引起血糖波动,导致餐后血糖升高。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增加肝脏糖原分解或干扰胰岛细胞功能而发挥作用。如果发现某种药物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更换其他替代药品。
5.饮食不当
饮食不当会导致短时间内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会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导致餐后血糖升高。若只是偶尔一次暴饮暴食,且身体没有不适症状,则不需要过于担心。建议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膳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要过饥过饱,也不要暴饮暴食。
针对餐后血糖高的情况,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功能检测等进一步评估胰岛功能和糖代谢状态。

2024-02-12 18:1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餐后血糖高

2型糖尿病中第二期临床表现为,抵抗加重,虽有高胰岛素血症,但受体愈不敏感,仍出现餐后高血糖症;其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

  • 症状起因: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占90%,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 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 可能疾病: 2型糖尿病 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

  • 就诊科室:内分泌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