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新生儿科> 新生儿败血症> 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有哪些?具体表现症状有什么?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先天性免疫缺陷、早产儿、新生儿黄疸等。其主要表现为发热不规则、易激惹、喂养困难、瘀点状皮疹等。新生儿败血症病情进展迅速,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因此需紧急处理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1.细菌感染
由于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系统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而造成的血液成分被破坏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当致病菌进入新生儿体内后,其产生的外毒素和/或内毒素作用于机体,可导致发热、皮疹等症状。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手段,如青霉素G、头孢曲松等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或杀灭致病菌。
2.病毒感染
由病毒引起的血液感染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进一步发展为败血症。病毒感染通常伴随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抗病毒药物可用于特定类型的病毒感染,例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口服或静脉注射方式使用。
3.先天性免疫缺陷
由于遗传因素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成熟延迟,易受各种病原体入侵,进而发生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患儿常有反复感染史,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等部位感染。免疫调节治疗是针对免疫缺陷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来对抗感染,常用药物包括胸腺肽、干扰素等。
4.早产儿
早产儿各系统的发育均未成熟,尤其是免疫系统,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增加患败血症的风险。早产儿可能表现出体温过低、呼吸困难、喂养困难等症状。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是常规管理策略之一,旨在减少早产儿感染风险,如使用苯唑西林钠、氯霉素等。
5.新生儿黄疸
若新生儿黄疸是由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较高所致,则会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溶血的情况,此时如果未及时处理则可能会诱发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及其他脏器黄染,多数早产儿出生后3~5天出现,足月儿一般7~10天消退。新生儿黄疸可通过光疗进行缓解,即让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接受均匀柔和的特殊波长光线照射,以达到降低胆红素的目的。
新生儿败血症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嗜睡、喂养困难等情况,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用美罗培南等药物控制感染。

2024-02-12 21:3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新生儿败血症 (胎热,胎毒,疮毒走黄)

新生儿败血症(septicemiaofnewborn)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经各种途径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的感染。新生儿时期该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随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的深入,败血症的定义也在不断的扩大,包括内源性感染因子(如肠道菌丛)启动以后所引起的全身炎症与感染。新生儿败血症一般主要是指血液中有细菌存在并持续繁殖,通过血培养可获得阳性细菌结果的一种病理过程,在具有细菌-免疫学诊断方面的证据,而并未获得阳性血培养结果时也可做出诊断。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