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舌头起泡是哪里上火
补充说明:舌头起泡是哪里上火
a******W 2021-11-14 20:2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舌头起泡可能是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肾火等脏腑上火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心火
心火是指心经火热亢盛,可能与外感邪气、饮食因素、精神因素等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舌生疮、舌头起泡、心烦易怒、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导赤散、牛黄清心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2、肺火
肺火是指肺经蕴热,可能与外感邪气、饮食因素、精神因素等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咽喉肿痛、舌头起泡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清肺抑火丸、清肺消炎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3、胃火
胃火是指胃热炽盛化火的病变,可能与饮食因素、精神因素、外感邪气等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胃部灼痛、消谷善饥、口臭、口渴、牙龈肿痛、舌头起泡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藿香清胃颗粒、黄连清胃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4、肝火
肝火是指肝经火盛,内扰于肝的一种病理现象,可能与饮食因素、情志因素、其他脏腑热邪传导等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目赤口苦、耳鸣、头晕、舌头起泡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龙胆泻肝丸、泻肝安神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5、肾火
肾火是指肾经虚火上炎的病理现象,可能与久病失调、房劳过度、情志因素等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头起泡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改善症状。
2021-11-15 00:2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人体的散热体系,除了皮肤、汗腺、呼吸对热量的散发外,体内各种液态物质如血、津液、元阴对热量的吸收和储纳也是使体温恒定不至于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当人体血、津液、元阴等物质亏损到一定程度,人体也会出现产热散热平衡的失调,从而出现各种发热性疾病,这就是产热相对过多的情况,在中医上把这种相对的热量过多引起的“内火(热)”称为“虚火(热)” 。 “虚火(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自觉发热,测量体温往往无升高或有轻微升高(常在38℃左右,一般不超过39℃) ,热度往往在午后或夜间明显,劳累后症状会 加重。除发热外,另外还可以见到手足心发烫、心烦失眠、口干目涩、咽干咽痛、骨蒸潮热、两颧潮红等症状。人体内血、津液、元阴等物质,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在完成生理活动时要消耗这些物质,同时又从饮食中吸收营养,使消耗的物质得到补充和充盈。当人过度劳累、久病耗损、大量失血、饮食失宜等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体内的液态物质过度消耗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时,就导致了“虚火(热)”的发生。 另外,体内的液态物质在“实火(热)”和外来的六淫邪气中的“火(热)邪”的煎熬下也会大量减少,从而出现“虚火(热)”的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感染发热性疾病的后期,患者出现低热不退,热度上午轻或无热度,午后和夜间热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9℃,精神萎靡,知饥不欲食,口干但不喜饮,心烦失眠,咽干齿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等。 对于这种疾病,就需要采用补养阴液的方法来治疗,只有使体内损耗的血、津液、元阴等阴液得到逐步的充盈,低热才能逐步好转。此外,对发热性疾病的治疗不当,比如说过度发汗,也会使体内阴液损伤,而导致“虚火(热)”。 体内脏腑阴阳偏胜之热。宜辨虚实。常见胸中烦热,午后潮热,五心发热,口苦,溲赤等症。《明医杂著》卷一:“内伤发热,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热,乃阳虚也,故其脉大而无力,属肺脾;阴虚发热,是阴血自伤不能制火,阳气升腾而为内热,乃阳旺也,故其脉数而无力,属心肾。”治宜清金养营,疏邪润燥为主。
可能疾病: 赤脉传睛
就诊科室:中医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