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梦游是怎么引起的?
补充说明:梦游是怎么引起的?
a******W 2021-11-10 17:5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梦游可能与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压力、脑部损伤、睡眠障碍或药物副作用等有关,需要针对具体原因进行治疗。如果频繁发生或伴有危险行为,应尽快就医以评估风险并获得适当管理。
1.遗传因素
梦游可能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若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存在梦游的情况,则子女发生梦游的概率较高。对于由遗传因素导致的梦游,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但要定期监测病情变化。
2.心理社会压力
当个体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时,可能会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引起梦游的发生。此类患者可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焦虑药如阿普唑仑片、氯硝西泮片等改善症状。
3.脑部损伤
脑部受到外伤后,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受损,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影响睡眠质量,进而诱发梦游。针对脑部损伤引起的梦游,可以考虑通过针灸的方式刺激穴位来辅助治疗,比如百会穴、神庭穴等。
4.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和睡眠质量不正常,持续相当长时间并影响日间生活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失眠症、梦魇、磨牙症、夜惊、不安腿综合征、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这些都可能导致睡眠不稳定,增加梦游的风险。睡前适当运动可以帮助消耗精力,提高睡眠质量,减少梦游发生的概率。
5.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镇静催眠类药物长期服用,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患者的意识状态发生变化,从而表现出梦游的症状。如果发现是药物引起的梦游,应该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例如钠注射液、佐匹克隆片等。
建议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减少梦游发作次数。同时,定期进行精神状况评估以及必要的睡眠研究,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2024-03-04 14:57
举报向医生提问
梦游症俗称“迷症”,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来进行活动,而后又睡下,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近年,夜游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夜惊与梦游症均为睡眠障碍,夜游症不是发生在梦中,而是发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阶段,此阶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症通常发生在入睡后的前2-3小时。梦游症多发生在小儿期(6~12岁),可发生在儿童的任何时期,但以5~7岁为多见,持续数年,进入青春期后多能自行消失。在小儿期,偶有梦游症的比例为15%,频繁发生的比率为1%~6%。男多于女。同一家系内梦游症发生率高,这说明梦游症有一定遗传性。夜惊发作多发生在入睡后半小时之内,最迟不超过2小时。本病发作次数不一,可隔几天、几十天发作一次,偶可一夜发作数次。
症状起因:1.心理社会因素部分儿童发生梦游症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如日常生活规律紊乱,环境压力,焦虑不安及恐惧情绪;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欠佳,学习紧张及考试成绩不佳等与梦游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2.睡眠过深由于梦游症常常发生在睡眠的前13深睡期,故各种使睡眠加深的因素,如白天过度劳累、连续几天熬夜引起睡眠不足、睡前服用安眠药物等,均可诱发梦游症的发生。3.遗传因素家系调查表明梦游症的患者其家族中有阳性家族史的较多,且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较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6倍之多,说明该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4.发育因素因该病多发生于儿童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停止,表明梦游症可能与大脑皮质的发育延迟有关。
可能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常见检查: 游离肝素时间
就诊科室:心理、神经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常见的抑郁症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症、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安神补脑液
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用于肾精不足、气血两亏所致的头晕、乏力、健忘、失眠;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
尼麦角林片
1、改善脑动脉硬化及脑中风后遗症引起的意欲低下和情感障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缺乏意念、忧郁、不安等)。2、急性和慢性周围循环障碍(肢体血管闭塞性疾病、雷诺氏综合征、其它末梢循环不良症状)。也适用于血管性痴呆,尤其在早期治疗时对认知、记忆等有改善,并能减轻疾病严重程度。
晚必安酸枣仁油软胶囊
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