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脊髓空洞症是什么
补充说明:脊髓空洞症是什么
a******W 2021-11-09 17:4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病变,其特征为脊髓内囊性液囊形成和周围胶质增生,导致脊髓功能障碍。
脊髓空洞症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外伤、炎症等引起的脊髓内部液体循环受阻,逐渐形成的囊状腔隙。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神经细胞受损,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脊髓空洞症的症状可能包括肢体麻木、刺痛感、肌肉无力、协调障碍以及皮肤排汗异常。这些症状通常从一个手臂开始,然后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诊断脊髓空洞症通常需要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以评估脊髓结构,此外还可通过电生理测试如针极肌电图来评估神经传导功能。治疗脊髓空洞症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物理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而药物治疗则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控制症状,例如使用阿米替林可以减轻疼痛,普瑞巴林可作为辅助镇痛药。对于严重的病例,脊髓减压术可能是必要的。
患者应定期进行康复训练,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静坐或站立不动,以减少脊髓压力。饮食上需均衡摄入营养,避免高脂肪食物过多摄入,以免血脂增高加重病情。
2024-03-04 09:1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使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称为脊髓空洞症,在空洞周围常有神经胶质增生。本症发病较为缓慢,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
多发人群:31~50岁,男性多于女性
典型症状: 肌肉萎缩 肌张力降低 遇冷后排汗增多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温觉丧失
临床检查: 肌肉萎缩 肌张力降低 遇冷后排汗增多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温觉丧失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0-10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