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骨科> 下肢> 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血压原因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血压可能与原发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狭窄等病因有关。这些情况可能导致血液回流受阻或外周阻力增加,从而引起下肢血压下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原发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原发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或堵塞导致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肢体末端缺血。这会导致下肢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影响下肢血液循环。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反复发作,可致局部组织缺血。当病变位于下肢时,就会出现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血压的现象。患者需要遵医嘱服用扩张血管类药物改善循环,常用药包括硝苯地平片、盐酸贝尼地平片等;对于严重缺血者,则需行介入手术治疗,如经皮球囊扩张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等。
3.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远端神经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因此会出现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血压的情况。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同时戒烟限酒,以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部静脉内凝结,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进而影响到下肢的血压值。患者可以按医嘱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如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
5.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会引起肾脏缺血,继而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因此会出现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血压的现象。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采用经皮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例如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至肾动脉处进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
建议定期监测双侧踝肱指数,以评估下肢动脉功能,必要时还可进行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有助于预防下肢水肿的发生。

2024-01-05 04:1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栓塞,下肢动脉硬化高血压)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在周围血管疾患中,动脉的狭窄、闭塞性或动脉瘤性病变,几乎大部分都是由动脉硬化所引起。动脉硬化性病变一般是全身性疾患,好发于某些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等处,上肢动脉很少累及。病变动脉增厚、变硬、伴有粥样斑块和钙化,并可继发血栓形成,致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肢体出现缺血症状。患肢有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和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有时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呈节段性和多平面性,好发于动脉的分叉起始部和管腔后壁部,动脉主干弯曲部也较常累及,病变远侧往往有通畅的流出道存在。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