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外耳道疖肿是怎么回事
补充说明:外耳道疖肿是怎么回事
a******W 2021-09-16 18:0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外耳道疖肿多是由于外耳道皮肤损伤、外耳道炎症、外耳道湿疹等病因导致的局部毛囊或皮脂腺炎症,也可能是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并发症。患者可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外耳道皮肤损伤
外耳道皮肤受到机械性刺激、摩擦等物理因素作用时,会导致局部防御功能减弱,易受细菌侵袭而发生感染。患者可出现疼痛、红肿等症状。可通过使用抗生素软膏进行治疗,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
2.外耳道炎症
外耳道炎症通常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这些微生物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途径进入外耳道,导致局部组织发炎。典型表现为耳朵瘙痒、分泌物增多和听力下降。治疗通常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例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
3.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以及表皮炎症,不规则形状的丘疹融合成片,覆盖有较多鳞屑或痂皮,伴有剧烈瘙痒。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进行局部涂抹,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4.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导致外周神经受损,使外耳道感觉减退,容易诱发细菌滋生,形成疖肿。控制好血糖水平是关键,需要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比如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门冬胰岛素30R等。
5.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受到影响,易感性增加,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的防御能力降低,从而增加患疖肿的风险。患者可以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百令胶囊、海昆肾喜胶囊等药物进行调理。
建议定期清洁外耳道,避免使用棉签或其他尖锐物品清理,以减少损伤风险。同时,注意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接触水,特别是游泳后应及时擦干。
2024-02-05 00:5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夏季多发。其病因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诱发外耳道疖肿。
硼酸洗液
可用于皮肤、粘膜损害的清洁剂,及急性皮炎、湿疹渗出的湿敷液,也可用于口腔、咽喉漱液,外耳道、慢性溃疡面、褥疮洗液,及真菌、脓疱疮感染杀菌液。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
氯化钾缓释片
1治疗低钾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如进食不足、呕吐、严重腹泻、应用排钾性利尿药。低钾性家族周期性麻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补充高渗葡萄糖等。2预防低钾血症当患者存在失钾情况,尤其是如果发生低钾血症对患者危害较大时(如使用洋地黄化的患者),需预防性补充钾盐,如进食很少、严重或慢性腹泻,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失钾性肾病、以及Bartter综合症等。3洋地黄中毒引起频发性,多源性早搏或快速心律失常。
盐酸布替萘芬喷雾剂
适用于浅部皮肤真菌感染,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足癣、体癣、股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