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脊髓空洞症的表现
补充说明:脊髓空洞症的表现
a******W 2021-09-14 17:1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脊髓空洞症可能表现为上肢疼痛、肌肉无力、运动协调障碍、感觉异常、下肢麻木等症状,通常需要神经外科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1.上肢疼痛
当脊髓受损时,神经纤维受到压迫和损伤,导致神经冲动传导受阻。这种异常电信号会刺激周围的神经组织产生疼痛感。疼痛通常位于手臂或肩部,可能伴有刺痛或烧灼感。
2.肌肉无力
由于脊髓受损后神经信号传递受阻,会导致肢体肌肉无法正常收缩,从而引发肌肉无力的症状。肌力下降多见于手部和前臂,可能会出现拿捏困难、提拉无力等情况。
3.运动协调障碍
脊髓是负责控制身体运动的部分,当其发生病变时,可能导致运动功能失调,进而表现为运动协调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走路不稳、踩棉花感等现象。
4.感觉异常
脊髓内有大量神经根,这些神经根负责向大脑发送关于身体的感觉信息。脊髓空洞症会影响这些神经根的功能,导致感觉异常。患者可能感到皮肤麻木、刺痛或蚁走感。
5.下肢麻木
下肢麻木通常是由于脊髓内部的压力增加或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所致,这使得来自脊髓的神经信号不能正常地到达腿部,从而导致下肢麻木。下肢麻木常出现在大腿、小腿或足部,有时可伴随刺痛感。
针对脊髓空洞症的相关症状,建议进行磁共振成像以评估脊髓状况。治疗措施包括微创手术如椎管减压术,必要时需由专业医师进行管理。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姿势,以减少脊柱压力,维护脊髓健康。
2023-12-31 07:3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使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称为脊髓空洞症,在空洞周围常有神经胶质增生。本症发病较为缓慢,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
多发人群:31~50岁,男性多于女性
典型症状: 肌肉萎缩 肌张力降低 遇冷后排汗增多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温觉丧失
临床检查: 肌肉萎缩 肌张力降低 遇冷后排汗增多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温觉丧失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0-10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