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肾性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怎么发生的

肾性尿崩症怎么发生的

发病时间:不清楚

肾性尿崩症怎么发生的

补充说明:肾性尿崩症怎么发生的

a******W 2021-09-09 16:13

肾性尿崩症 抗利尿激素 神经 肾脏 多尿 口渴 醛固酮 氢氯噻嗪片 螺内酯片 利尿 呋塞米注射液 布美他尼 尿崩症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肾性尿崩症可能是由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先天性肾性尿崩症、继发性肾性尿崩症、药物副作用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抗利尿激素缺乏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在神经内分泌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是通过促进水通道蛋白表达来增加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当抗利尿激素缺乏时,会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引起多尿和口渴。补充外源性抗利尿激素可以缓解症状,例如使用去氨加压素进行替代疗法。
2.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
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是指肾小管细胞膜上的受体不能正常识别并结合抗利尿激素,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功能障碍,引起尿液浓缩异常。对于这种情况,需要遵医嘱使用能够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合成醛固酮的药物来进行调理,比如氢片、螺内酯片等。
3.先天性肾性尿崩症
先天性肾性尿崩症通常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由于相关基因突变导致肾脏无法正常响应抗利尿激素,造成尿液过度稀释。确诊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类利尿剂如注射液、布美他尼片等药物以降低尿液浓度。
4.继发性肾性尿崩症
继发性肾性尿崩症可能由其他疾病或状况引起,这些疾病或状况会影响抗利尿激素的产生或作用。针对继发性肾性尿崩症,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监测并调整水和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遵照医师的意见给予口服补液盐Ⅲ(复方制剂)溶液。
5.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干扰体内抗利尿激素的正常代谢过程,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下降,从而引发尿崩症。如果发现是因为药物引起的肾性尿崩症,则需咨询专业医师是否需要更换药物或者调整用药剂量。
建议定期监测每日液体摄入和排泄量,以及体重变化,以评估病情。如有条件,可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特定基因突变。

2024-01-27 06:5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肾性尿崩症 (继发性或不完全性抗ADH性尿崩症,家族性肾性尿崩症,肾原性尿崩症,遗传性或原发性抗垂体后叶素性尿崩症 )

尿崩症是指血浆ADH正常或增高的情况下,肾脏不能浓缩尿液而持续排出大量稀释性尿液的病理状态,是一种罕见的肾小管功能异常性疾病。这种过量摄水和低渗性多尿的状态,可能是由于正常生理刺激不能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所致。肾性尿崩症(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是一种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功能障碍的疾病,表现为多尿、烦渴及持续性低张尿。

适用药品

醋酸去氨加压素片

1、本品用于治疗中枢性尿崩。服用本品后可减少尿液排出,增加尿渗透压,减低血浆渗透压,从而减少尿频和夜尿。 2、本品用于治疗6岁或以上患者的夜间遗尿症。

鞣酸加压素注射液

本品维持时间较长。用于治疗尿崩

氢氯噻嗪片

1.水肿性疾病 排泄体内过多的钠和水,减少细胞外液容量,消除水肿。常见的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硬化腹水肾病综合症、急慢性肾炎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雌激素治疗所致的钠、水潴留。 2.高血压 可单独或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3.中枢性或肾性尿崩。 4.肾石症 主要用于预防含钙盐成分形成的结石。

卡马西平片

1.复杂部分性发作(亦称精神运动性发作或颞叶癫癎)、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上述两种混合性发作或其他部分性或全身性发作;对典型或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孪或失神张力发作无效。2.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发作,亦用作三叉神经痛缓解后的长期预防性用药。也可用于脊髓痨和多发性硬化、糖尿病性周围性神经痛、患肢痛和外伤后神经痛以及疱疹后神经痛。3.预防或治疗躁狂-抑郁;对锂或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无效的或不能耐受的躁狂-抑郁,可单用或与锂盐和其它抗抑郁药合用。4.中枢性部分性尿崩症,可单用或氯磺丙脲或氯贝丁酯等合用。5.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