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皮肤青紫> 皮肤青紫的原因

医生回答(1)

王德林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皮肤青紫可能是由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毛细血管壁脆弱性增加,当受到轻微外力时容易破裂,引起皮下出血。这会导致皮肤出现青紫斑点。对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引起的皮肤青紫,可以考虑使用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如氨甲环酸片、注射用血凝酶等。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由于产生抗血小板抗体或巨核细胞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使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皮肤黏膜自发性瘀点、瘀斑。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小板输注的方式进行治疗。
3.凝血因子缺乏
凝血因子缺乏是指人体内某种或多种凝血因子含量不足或活性降低,影响了正常的凝血过程,导致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黏膜易出现淤点、淤斑。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是治疗凝血因子缺乏的主要方法,例如输入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物等。
4.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主要由凝血因子Ⅷ(FⅧ)或凝血因子IX(FⅨ)缺乏所致,导致轻微损伤后长时间出血不止。血友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FⅧ或FⅨ浓缩制剂替代疗法进行治疗,包括按需治疗和预防治疗。
5.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是合成γ-羧化酶原必需的辅因子,其缺乏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化,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出血倾向。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制剂来纠正维生素K缺乏,常用的有维生素K1注射液、醋酸可的松片等。
针对皮肤青紫的情况,建议定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功能检测,以监测血液状态。同时注意避免受伤后自行处理,以免加重出血风险。

2024-03-04 14:1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液

中枢性尿崩、夜间遗尿血友病等,也用于肾尿液浓缩功能的测试。

醋酸甲萘氢醌片

维生素类药。主要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和广泛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 致体内维生素K缺乏,广谱抗生素或肠道灭菌药可杀灭或抑制正常肠道内的细菌群落,致使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 生素减少;双香豆素等抗凝剂的分子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在体内干扰其代谢,使环氧叶绿醌不能被还原成维生素K,使体内的维生素K不能发挥其作用,造 成与维生素K缺乏相类似的后果。

氯霉素注射液

1.伤寒和其他沙门菌属感染:为敏感菌株所致伤寒、副伤寒的选用药物,由沙门菌属感染的胃肠炎一般不宜应用本品,如病情严重,有合并败血症可能时仍可选用。2.耐氨苄西林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或对青霉素过敏患者的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本品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3.脑脓肿,尤其耳源性,常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4.严重厌氧菌感染,如脆弱拟杆菌所致感染,尤其适用于病变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腹腔感染和盆腔感染,以控制同时存在的需氧和厌氧菌感染。5.无其他低毒性抗菌药可替代时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各种严重感染,如由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属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败血症及肺部感染等,常与氨基糖苷类联合。6.立克次体感染,可用于Q热、落矶山斑点热、地方性斑疹伤寒等的治疗。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