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呼吸内科> 新型肺炎> 新型肺炎> 公共场所如何预防新型肺炎

公共场所如何预防新型肺炎

发病时间:不清楚

公共场所如何预防新型肺炎

补充说明:公共场所如何预防新型肺炎

a******W 2021-08-27 16:42

新型肺炎 咳嗽 打喷嚏 发热 干咳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在公共场所预防新型肺炎可以采取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通风良好以及定期消毒等措施。
1.佩戴口罩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可以有效阻隔飞沫传播和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进入公共场所时必须佩戴口罩,且需正确佩戴并定期更换以确保防护效果。
2.勤洗手
手是接触外界最多的地方,细菌病毒很容易通过手部传播。勤洗手能减少病菌数量、降低感染风险。建议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消毒;如果没有条件可用肥皂流水彻底清洗至少20秒。
3.保持社交距离
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有助于减少呼吸道飞沫传播的距离,从而降低感染概率。在人员密集场所尽量与周围人保持至少一米的距离;如遇有人咳嗽、打喷嚏等情况应立即远离。
4.通风良好
良好的通风环境有利于降低空气中悬浮物浓度,改善空气质量,减少交叉感染机会。在密闭空间中可通过开窗换气或安装空气净化器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5.定期消毒
定期对公共设施进行消毒可杀灭表面存在的细菌和病毒,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消毒工作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并根据不同物品材质选择相应消毒剂。
若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2024-03-09 00:2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一种保护性神经反射,通过咳嗽产生呼气性冲击动作,能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排出体外。

  • 症状起因:引起咳嗽症状的疾病很多,根据病因不同,主要分以下几类   一、感染因素 1、上呼吸道疾患 感冒、腺病毒感染、鼻炎或副鼻[窦炎、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 、急慢性喉炎、急性会厌炎、喉结核等。 2、气管、支气管疾患 急 性及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 3、肺、胸膜疾患 肺炎 (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性)、肺真菌病、肺脓肿、肺囊肿合并感染、肺结核、胸膜炎等。 4、传染病、寄生虫病 百日咳、白喉、麻疹、流感、肺吸虫病、肺包虫病、钩虫病等。  二、物理因素 凡可阻塞、压迫或牵拉呼吸道等物理因素致使壁受刺激或管腔被扭曲变窄的病变均可引起咳嗽。 1、呼吸道阻塞 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支气管狭窄(常见于结核)、支气管肿瘤、肺不张、肺水肿、肺气肿、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微结石症,肺泡癌等。 2、呼吸道受压迫 肺门或支气管淋巴结核、纵隔肿瘤、纵隔淋巴结肿大,胸骨后甲状腺肿大、食管憩室、食管肿瘤、肺肿瘤、肺充血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肺囊肿、结节病、尘肺、气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胸膜肿瘤等。   三、化学因素 呼吸道入一切有毒、有害刺激性气体均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常见的有吸烟、饮烟、有刺激工业气体如氨、氯、二氧化流、臭氧、光气、氮氧化物等,也见于硝酸、硫酸、盐酸、甲醛等挥发出的雾气等。   四、过敏因素 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棉尘肺、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吕弗琉综合征、枯草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五、其他因素 膈下脓肿、膈疝、食道气管瘘、Wegener 肉芽肿病、白血病、霍奇金病、尿毒症和结缔组织病等所致肺浸润等。

  • 可能疾病: 夏季感冒 病毒性喉炎 病毒性支气管炎 痰饮 肾咳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呼吸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