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神经性尿频> 神经性尿频如何医治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神经性尿频可以通过行为疗法、心理治疗、抗胆碱能药物、抗抑郁药、中药调理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通常由训练有素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识别并改变导致尿频的相关行为模式。此方法旨在通过提高患者对排尿控制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来减少不必要的排尿次数。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或其他形式的心理咨询,旨在帮助个体识别并解决可能导致神经性尿频的心理因素。这种治疗方法有助于减轻因压力或焦虑引起的症状波动,并促进长期缓解。
3.抗胆碱能药物
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可用于治疗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剂量调整至有效且耐受良好。这类药物通过降低膀胱肌肉的兴奋性和增加其张力而发挥作用,从而改善储尿功能。对于存在潜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4.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用于严重病例中涉及情绪障碍时。遵医嘱开始治疗周期。研究显示, 抗抑郁药能够调节大脑内神经递质平衡, 对于改善情感状态及减轻相关泌尿系统症状有益。须监测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5.中药调理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体质开具处方,常见方剂有四神丸、金匮肾气丸等;服用时间依医嘱而定。传统医学认为脾虚湿盛是诱发神经性尿频的原因之一,通过健脾祛湿可辅助改善上述状况。服药期间注意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
除了上述措施外,建议患者避免摄入利尿作用的食物或饮料,如咖啡、酒精以及某些草本茶,以减少尿液产生。适当的盆底肌锻炼也有助于增强控尿能力。

2024-03-09 05:4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神经性尿频

神经性尿频症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是儿科一个独立的疾病,患儿年龄一般在2~11岁,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其发病特点为尿频,每2~10分钟一次,患儿尿急,一要小便就不能忍耐片刻,较小患儿经常为此尿湿裤子,可继发尿路感染或阴部湿疹。小儿神经性尿频多半是父母无意中发现,到某些基层医疗单位就诊时,常被误诊为泌尿系统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收效甚微。

  • 症状起因:一方面是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够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差,容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而出现障碍,另一方面是孩子生活中有一些引起精神紧张、对精神状态造成不良刺激的因素。例如生活环境的改变,孩子对刚入托,入学心理准备不足,被寄养给他人抚养,父母的突然分离、亲人的死亡,以及害怕考试或对某种动物的惧怕等。这些都可能使小儿精神紧张、焦虑,使抑制排尿的功能发生,障碍,结果表现出小便次数增多。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神经

适用药品

缩泉胶囊

补肾缩尿。用于肾虚之小便频数,夜卧遗尿。 老年人肾阳虚引起的尿急、尿频、遗尿;小儿遗尿、神经性尿频、压力性尿失禁、慢性前列腺炎、膀胱过度活动症。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抑郁反应性抑郁。常见的抑郁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盐酸奥昔布宁片

本品为解痉药,用于无抑制性和返流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与排尿有关的症状缓解,如尿急尿频尿失禁、夜尿和遗尿等。

辅酶Q10片

本品用于下列疾病的辅助治疗:1、心血管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慢性心功能不全。2、肝炎,如: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3、癌症的综合治疗:能减轻放疗、化疗等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