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哪些易引起骨质疏松症
补充说明:哪些易引起骨质疏松症
a******W 2021-08-19 14:34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骨质疏松症的易发因素包括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遗传因素、激素替代疗法副作用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骨密度下降,增加骨折风险。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早期发现并预防骨质疏松。
1.钙摄入不足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当人体长期缺钙时,会导致骨骼中的钙含量减少,从而引起骨密度降低。 补充钙剂可以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例如碳酸钙、柠檬酸钙等口服补钙制剂可增加体内钙含量。
2.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其缺乏会影响机体对钙的利用,进而影响骨代谢平衡,导致骨量减少。 肠道外补充维生素D可通过阳光照射合成或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来实现。
3.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对钙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代谢异常,进而影响骨质疏松的发生。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基因,指导针对性的生活方式调整或药物干预。
4.激素替代疗法副作用
激素替代疗法中使用的某些激素如雌激素和孕酮,能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质流失速度,但同时也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减缓新骨形成。 可能需要调整激素替代疗法方案或联合使用其他药物以减轻此副作用,需咨询医生进行专业评估。
5.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促进骨质分解,导致骨质疏松。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如甲巯咪唑或丙硫氧嘧啶,以控制甲状腺功能。
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以监测骨质状况;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并完善相关检查,如血生化、尿液分析以及甲状腺功能测试。
2024-03-16 03:54
举报向医生提问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