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由什么原因引起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胃食管反流病可能由遗传因素、解剖结构异常、胃酸分泌过多、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遗传因素
胃食管反流病可能有家族聚集性,若父母一方患有此病,则子女患病概率高于正常人。患者可遵医嘱服用H2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
2.解剖结构异常
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者后天手术等原因导致贲门松弛、膈食管裂孔疝等,会导致腹腔内压力增高,进而出现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情况。患者可以考虑通过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来改善病情。
3.胃酸分泌过多
胃酸分泌过多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过多的胃酸会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炎症和烧心感。抑酸药可用于减少胃酸分泌,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以及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4.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
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其失去正常的张力和协调作用,使胃内容物更容易逆流到食管中。促动力药物有助于促进食物从胃向小肠移动,减少胃内容物回流至食管。常用促动力药物包括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
5.长期使用某些药物
长期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可能会减弱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增加胃食管反流的风险。如果需要长期用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食管下括约肌影响较小的替代药物,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氢片等。
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还可配合医生做钡餐造影、内镜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高脂肪的食物,保持规律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2024-02-17 11:3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返流病,胃食管返流疾病)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一种食管胃动力性疾病。下食管扩约肌(LES)松弛期间,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称胃食管反流(GER)胃食管存在生理反流和病理性反流两种。生理性反流是由LES自发性松弛引起,有利于胃内气体排出,食管会出现推动性蠕动将胃液推进到胃里,正常情况下不造成食管部膜损伤。病理性反流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食管抗反流功能不全,所造成的一种病理现象。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疾病。常合并食管炎,人群中约10%-20%有胃辅反流症状,但X线内镜检查可无异常发现,可能在相当长时间不被认识。持续发展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狭窄、溃疡、出血及巴瑞特(Barrett)食管,后者为癌前期病变。还可能发生食管外的并发症。如酸性喉炎、呼吸道痉挛、肺的损伤并发症等。

适用药品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1.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2.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 3.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症状控制 4.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且愈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防止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称“烧心病”,因为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人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常常发生于饭后,因为食管括约肌帐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胃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该病经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根据症状不同,分别属于中医“吞酸”、“吐酸”、“噎证”、“胸痹”等病证。)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非甾体类抗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1.高血压 本品适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 2.冠心病(CAD) 2.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2.2本品适用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对症治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 2.3血管痉挛性心绞痛(Prinzmetal's或变异型心绞痛) 2.4本品适用于确诊或可疑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治疗。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 2.5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 2.6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但射血分数40%且无心衰的患者,本品可减少因心绞痛住院的风险以及降低冠状动脉重

桉柠蒎肠溶胶囊

本品为黏液溶解性祛痰药。 适用于急、慢性鼻窦炎。 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肺部真菌感染肺结核和矽肺等呼吸道疾病。亦可用于支气管造影术后,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