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下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精选回答(1)

邸志勇 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医院 三甲

擅长: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一定的诊疗经验,擅长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等常见病的诊断治疗。

提问

下消化道出血可能是由于痔、肛裂、溃疡性结肠炎等原因引起的。

1、痔

痔可能是由于排便用力、长时间排便、低纤维饮食等原因导致,由于痔核突出,可能会导致肠道黏膜受到损伤,引起出血的情况,还可伴有肛周瘙痒、疼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局部使用痔疮膏、复方角菜酸酯栓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还可进行手术治疗。

2、肛裂

肛裂可能是由于便秘、腹泻、内括约肌痉挛等原因引起,由于肛管黏膜受到损伤,患者可出现下消化道出血的现象,还可伴有疼痛、便秘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局部使用硝酸甘油软膏、红霉素软膏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还可进行手术治疗。

3、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由于环境、遗传、肠道微生物等原因引起,由于炎症刺激肠道黏膜,患者可出现下消化道出血的现象,还可伴有腹泻、腹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进行手术治疗。

除上述常见原因外,也可能是由于肠道肿瘤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1-12-16 18:0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下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距十二指肠悬韧带50cm以下的肠段,包括空肠、回肠、结肠以及直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习惯上不包括痔、肛裂引起的出血在内,其临床表现以便血为主,轻者仅呈粪便潜血或黑粪,出血量大则排出鲜血便,重者出现休克。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