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上消化道出血> 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非甾体抗炎药使用、酒精性肝硬化、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性胃炎等,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降低黏膜防御机制,增加胃黏膜损伤风险。因此,减少药物剂量或选择其他替代药物是减轻胃肠道副作用的有效方法。
2.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会导致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患者食用较硬的食物时,可能会诱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于酒精性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垂体后叶素注射液等进行止血治疗。
3.胃癌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壁上的恶性肿瘤,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细胞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可能导致上消化道出血。针对胃癌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可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由于肝硬化致门脉高压,使食管下端和胃底静脉扩张,形成曲张静脉,在暴饮暴食或粗糙食物刺激下易发生破裂出血。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建议及时就医并采取紧急止血措施,如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5.急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反应伴糜烂,严重者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如果确诊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抑酸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等药物来缓解不适症状。
针对上消化道出血,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出血。此外,应尽快进行电子胃镜检查以确定出血部位和原因,必要时需行凝血功能测定、血常规检查以及便常规加潜血试验等实验室检查。

2024-02-22 18:1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约50cm一段)、以及胰管和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其临床表现以呕血和黑粪为主,是常见的外科急症。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