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品> 凝血酶> 抗凝血酶iii偏高原因

医生回答(1)

杨为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抗凝血酶iii偏高可能是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获得性抗凝血酶Ⅲ缺乏、药物因素、肝脏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是由于AT-Ⅲ基因突变导致抗凝血酶Ⅲ合成减少或功能障碍的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易形成血栓。对于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引起的抗凝血酶Ⅲ偏高,可以遵医嘱使用肝素进行治疗。
2.获得性抗凝血酶Ⅲ缺乏
获得性抗凝血酶Ⅲ缺乏是指除遗传性外,由其他原因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的情况。此时机体为了对抗这些疾病状态,可能会出现抗凝血酶Ⅲ偏高的现象。针对获得性抗凝血酶Ⅲ缺乏,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染可遵照医生的意见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则需按医嘱使用甲泼尼龙片、环磷酰胺注射液等免疫抑制剂进行处理。
3.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奎宁、奎尼丁等具有抗凝作用,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抗凝血酶Ⅲ浓度升高。如果确定是由药物引起的抗凝血酶Ⅲ偏高,则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4.肝脏疾病
肝脏疾病会导致肝脏合成功能受损,进而影响抗凝血酶Ⅲ的合成和代谢,使其浓度增高。针对肝脏疾病,可以通过肝脏活检等手段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治疗计划。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为防止微血管血栓进一步发展,机体会代偿性地增加抗凝血酶Ⅲ的产生。DIC的治疗通常包括控制出血源、补充凝血因子以及使用纤溶抑制剂等措施。
建议定期监测抗凝血酶Ⅲ水平,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还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完善凝血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凝血功能异常。

2024-03-08 03:4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这种病理过程被称为DIC。

适用药品

氨甲环酸片

本品主要用于急性或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高纤溶状态,在未肝素化前,慎用本品。本品尚适用于:①前列腺、尿道、肺、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肝等富有纤溶酶原激活物脏器的外伤或手术出血;②用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链激酶及尿激酶的拮抗物; ③人工流产、胎盘早期剥落、死胎羊水栓塞引起的纤溶性出血;④局部纤溶性增高的月经过多,眼前房出血及严重鼻出血;⑤用于防止或减轻因子VIII或因子IX缺乏的血友病患者拔牙或口腔手术后的出血; ⑥中枢动脉

甲泼尼龙片

糖皮质激素只能作为对症治疗,只有在某些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才能作为替代药品。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应症,详见说明书。

肝素钠注射液

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也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及某些血液标本或器械的抗凝处理。

胸腺肽肠溶胶囊

用于:1.用于18岁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18岁以后胸腺开始萎缩,细胞免疫功能减退;2.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细胞缺陷病;3.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4.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5.肿瘤的辅助治疗。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