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治疗

发病时间:不清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治疗

补充说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治疗

a******W 2021-07-15 22:14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干扰素 硫唑嘌呤 甲泼尼龙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嗜酸性粒细胞 免疫系统异常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可能包括羟氯喹、干扰素-γ受体激动剂、环孢菌素、硫唑嘌呤、甲泼尼龙等药物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立即就医。
1.羟氯喹
羟氯喹通常口服给药,起始剂量为每日0.2g,逐渐增加至最大推荐剂量每日3.0g。羟氯喹能稳定溶酶体膜,抑制吞噬作用,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进而减轻组织损伤。适用于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患者,可降低其水平。
2.干扰素-γ受体激动剂
干扰素-γ受体激动剂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治疗,具体用药频率及剂量需遵医嘱调整。上述药物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具有抗炎、抑制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对于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患者,使用后有助于改善相关临床表现。
3.环孢菌素
环孢菌素主要通过口服方式摄入,起始剂量为每天2.5mg/kg,然后每2周左右逐步增加至目标剂量。环孢菌素是一种强力免疫抑制剂,它能选择性地抑制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从而降低自身免疫反应的强度。此药物适合于治疗由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4.硫唑嘌呤
硫唑嘌呤一般采用口服给药,起始剂量为每天100mg,随后根据患者反应调整剂量。硫唑嘌呤是抗代谢类免疫抑制剂,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降低免疫系统的活性。因此,该药物可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5.甲泼尼龙
甲泼尼龙通常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初始剂量依医嘱而定,可能需要数天时间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甲泼尼龙是一种强效糖皮质激素,具有广泛的抗炎作用,能够迅速缓解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期炎症反应。对于伴有严重症状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甲泼尼龙可作为首选紧急治疗。
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措施时,应注意监测血液学参数变化,特别是白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辅助疾病的恢复。

2024-03-13 09:1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外周血的嗜酸性粒细胞超过正常值(正常人不超过450/微升或占白细胞总数的 7%以下 )的病症。嗜酸性粒细胞描述:细胞质内含深红色大型颗粒。细胞核的形状与嗜中性白细胞相似,通常有2-3叶,约占白细胞总数的4%,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4%,即100-350个细胞/μ1。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当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细胞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的胞质内含有较大的、椭圆形的嗜酸性颗粒。这类白细胞也具有吞噬功能。

  • 症状起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疾病病因 1.十二指肠球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根据病因可分为四类: 反应性增多 (1)过敏性疾病 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药物过敏等; (2)感染 如:寄生虫、结核杆菌、衣原体等; (3)皮肤病 如:银屑病、湿疹、剥脱性皮炎等。 2.继发性增多 伴随某种疾病发生者,如: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Wegener肉芽肿、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肿瘤(淋巴瘤、各种实体瘤或囊性纤维化),内分泌疾病(Addison病、垂体功能不全等),免疫缺陷病(IgA缺乏症、Wiskott-AlDRich综合征、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间质性肾病。 3.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这种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恶性疾病表现。如: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4EO)、骨髓增殖性疾患等。近年来发现,PDGFRA、PDGFRB和FGFR基因异常可以引起严重的持续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类疾病属于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特殊类型,靶向性治疗药物对这类疾病患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4.特发性增多 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而不能找到其他确定的病因,被称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

  • 可能疾病: 淋巴瘤 湿疹 白血病 红斑狼疮 荨麻疹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血液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