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生理性震颤> 生理性震颤是怎么回事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生理性震颤可能与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酒精中毒、肝豆状核变性等病因有关,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1.遗传性肌张力障碍
遗传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异常,引起肌肉持续收缩和僵硬,进而出现震颤。对于遗传性肌张力障碍引起的生理性震颤,可遵医嘱使用肉毒素注射进行治疗。
2.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通常由大脑中特定区域的神经细胞过度兴奋引起,这些区域负责调节肌肉活动。当这些神经元异常放电时,会导致不自主的肌肉抽搐,从而产生震颤。针对特发性震颤的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阿罗格兰等,以减少神经元的过度兴奋。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新陈代谢率增高,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导致肌肉活动增加,出现震颤的症状。甲亢所致的震颤可通过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来缓解。
4.酒精中毒
长期大量饮酒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传递,使肌肉失去正常的协调运动能力,从而引发震颤。酒精中毒引起的震颤需要戒酒并接受专业医疗管理,严重情况下可能需住院治疗。
5.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是铜代谢障碍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体内积累过多的铜离子,损害了大脑中的纹状体,导致运动协调障碍和震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是通过低铜饮食和螯合剂美曲磷脂、青霉胺等来降低血清铜含量。
建议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血液检查,监测甲状腺功能和电解质平衡。若震颤伴有焦虑或睡眠障碍,可以考虑心理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舍曲林、氟西汀等。

2024-02-29 13:0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生理性震颤

生理性震颤:多见于肢体的远端,呈姿势性震。震幅较小,肉眼难以觉察。若以纸片放在向前平伸的指背上,则颤抖较为容易发现。震颤的频率随年龄变化,一般在9岁以下约为6次/秒;16岁时约为10次/秒;40岁以后震颤的频率又开始减慢,至70岁左右又恢复到6秒/秒。除手部外,震颤尚可见于眼睑、舌肌、躯干与下肢等部位。   生理性震颤是良性震颤的一类。良性震颤也叫单纯性震颤,是批没有脑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的震颤。临床上常见的良性震颤主要有生理性震颤和功能性震颤两大类。原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又称为特发性震颤、良性震颤。

  • 症状起因:13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已确认2个致病基因位点,定位于3q13(FET1)和2p22-25(ETM或ET2)。良性震颤是遗传性震颤,约60%患者有家族史,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在65~70岁前出现外显。Gulcher等发现本病致病基因位于3q13,称为FET1,Higgin等将致病基因定位于2p22~25,称为ETM或ET2,发现ETM可能是三联体重复序列,此基因定位在另两个家族性特发性震颤家系得到证实。也有报道本病患者的性染色体有异常,少数男患者出现XXY和XYY。家族性ET临床表现多样性提示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预示可能会发现新的基因位点。

  • 可能疾病: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  帕金森  特发性震颤  

  • 就诊科室:内分泌、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张彩东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余明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侯万东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