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共济失调> 中医治疗共济失调

中医治疗共济失调

发病时间:不清楚

中医治疗共济失调

补充说明:中医治疗共济失调

a******W 2021-07-13 17:26

共济失调 气血不足 脾胃虚弱 针灸 肌肉紧张 痉挛 腹部 下肢 脊髓损伤 焦虑 步态不稳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中医治疗共济失调可以考虑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治疗、气功锻炼、平衡功能训练等方法来改善症状。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病因。
1.中药调理
通过辨证施治,配制个体化方剂,内服外用相结合,以补益肝肾、健脾和胃为主要原则。此方法可改善共济失调患者的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症状,有助于恢复身体平衡。
2.针灸疗法
选择特定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每次治疗时间约30-60分钟,每周3-4次。针灸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状态,对改善共济失调有积极作用。
3.推拿治疗
由专业医师运用各种手法如捏、揉、按压等作用于患者背部、腹部及下肢等部位。推拿能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压力并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因脊髓损伤导致的继发性共济失调也有一定效果。
4.气功锻炼
指导患者练习一些柔和的气功动作如太极拳、五禽戏等,在安静环境中每日定时练习。气功可提高身体自我修复能力、降低焦虑水平并促进身心和谐;对因遗传因素引起的先天性共济失调有益处。
5.平衡功能训练
针对患者开展针对性平衡功能训练计划,包括坐位稳定性训练、站立转移训练等。这些活动旨在提高核心稳定性和下肢力量,以改善步态不稳现象;适用于多种原因所致共济失调情形。
在使用上述治疗方法时,应考虑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此外,建议定期评估患者的反应和不适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4-01-08 16:5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气血不足 (气血虚弱)

气虚证是人体之气不足导致气的基本功能减退的虚弱证候。这里的“气”,指的是全身之气,也涵盖脏腑、组织之气。

  • 症状起因:气虚证是指气的生成不足,或者消耗过度而致气的功能减退所致病证。“气机失调证”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所引起的病证。此中又有“气滞证”、“气逆证”、“气陷证”、“气闭证”、“气脱证”的不同类型。由于气的运动是从各个脏腑经络、组织器官为其活动场所,是通过各脏腑、器官的相应功能体现其存在,因此“气机失调”所致病证是离不开相关内脏的功能障碍。

  • 可能疾病: 产后虚羸 肝血虚证 虚劳 血症 血证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